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初中 > 教案 > 初二教案 >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运动的快慢》教案怎么写:第3节

编辑:

2016-07-29

教师活动3:

出示一些物体的运动速度。同时对比汽车仪表盘。让学生熟悉一些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

教师追问:既然汽车的仪表盘显示的是汽车的运动速度,它的单位是km/h,那么高速公路上有很多标志,限速牌,它的单位是什么呢?

学生活动3:

学生回答:也是km/h。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新问题:km/h也是速度的单位,它和前面的速度单位有着怎样的换算关系呢?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分析论证的关键点是追问和提供生活资料。追问是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提高思维水平的基本教学策略。这个环节中的追问,直击速度的常用单位,引发学生思考,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提供关键资料既节约了教学时间,又能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过程——在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主动想到新的知识点。这里提供一些物体的运动速度,同时让学生联想到汽车的仪表盘,既与学生已学知识相联系,又抓住了新问题的关键点,架起了已有知识和新问题的桥梁。可谓一举两得。因为要想搞清速度单位换算的过渡,不是老师硬性地给出,而是学生自己在生活中就确实需要,这是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根本。这样通过图片为学生搭建思维平台,通过分析使学生对速度单位有更全面的认识。)

(板书)4、速度的常用单位及单位换算:

常用单位是km/h或km.h-1。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进行速度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之间的换算。同时出示PPT。

(板书)单位换算:

http://www.pep.com.cn/czwl/czwljszx/wl9/wl9jxsj/czwlydhl/200903/W020090309496205823084.gif

1m/s=1× =3.6km/h

学生活动:

练习:1.18km/h=______m/s 2.15m/s=______km/h

3.运动员用10s跑了100m,汽车在2h内行驶了72km,那运动员和汽车哪个快呢?

(展示学生的答案)

教学环节6:演示实验,分类运动

教师活动:

提出问题:前面我们观察了很多生活中物体的运动,这些做机械运动的物体运动情况都相同吗?机械运动是怎样分类的?哪类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机械运动按照路线的曲直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在直线运动中,按照速度是否变化,又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学生活动:观看实验

实验设计:准备两辆不一样的遥控电动小车。用小车1演示匀速直线运动,用小车2演示加速直线运动。出示图片还原实验过程,图片为相同时间间隔小车的位置,让学生观察

并比较这两种运动情况的不同,从而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提出问题:两辆小汽车运动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

思考问题,观看实验,回答问题:通过图片的对比可出第一个小车速度不变,运动路线是直的,第二个小车运动的越来越快,运动路线也是直的。

教师追问:你是怎样看出小车1的速度是不变的,小车2的速度是变化的?

学生回答:小车1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小车2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而且路程越来越长。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板书)二、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若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这样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设计意图:此处借助于动态的实验以及描述实验过程静态的图片来展示物体的运动过程,将相对复杂的过程直观化,具体化,使学生更清晰地看到物体运动的全过程,便于学生对物体的运动进行分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同时教师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观察相同时间内路程的关系来判断物体运动速度怎样变化,回扣前面速度的概念,同时,在讲解两种运动时又用到了“比较”的科学方法。)

教学环节7:联系生活,平均速度

教师活动:

提出问题:我们前面讲过的速度计算公式适用于什么样的运动呢?实际变速直线运动中我们怎样衡量物体的运动快慢呢?可以用前面的公式计算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前面的公式适用于匀速直线运动。但是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因为物体的运动速度不是一直不变的,所以利用前面所学的公式算出的应该是一个平均的速度。

教师引导:我们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指的是平均速度。日常生活中匀速直线运动很少见,比如列车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可以近似看成匀速直线运动,同学们可以在身边找一找可以看成匀速直线运动的例子。

提出问题:龟兔赛跑的故事大家都应该记得,那么在整个路程中,是乌龟的平均速度大,还是兔子的平均速度大?

学生回答问题:乌龟平均速度大,因为相同的路程乌龟用的时间短。

(设计意图:这里用龟兔赛跑的故事进一步强调变速运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平均速度是学生对概念、规律的学习由浅入深,知识的学习在解决问题中得以活化的体现。这里教师运用综合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触发学生的思维,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思维引导代替单纯的记忆教学。)

四、教学反思: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先给出速度的定义,讲解其物理意义,再通过做题反复训练以达到掌握的目的。本节课教师以观看“繁忙的公路”的视频导入,让同学们找出公路上行驶的车与行人有什么异同点,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让学生感知到物理来源于生活。再以刘翔奥运比赛的视频开始讨论刘翔获胜的判断依据。紧接着用刘翔和老师作对比,用刘翔和兔子作对比渗透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生动有趣的情景把学生带入了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自觉地开始了思维活动,由浅入深,从易到难,获得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总结出速度的概念。学生印象深刻,理解透彻,做起题来得心应手。在讲解速度的单位时,教师不是硬性地给出常用单位,而是通过一副“汽车仪表盘”和动物运动速度相结合的图片引发学生的认知,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自然地过渡到速度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的换算,可谓非常巧妙。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十分注重问题的设置和提问的技巧,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由浅入深递进,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从而不懈地向问题挑战,才会持久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另外平均速度的计算含有种近似、平均的思想,通过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平均速度的比较,让学生体会这种思想变化的含义是重要的,何况我们生活中大部分运动还都是涉及的是平均速度,所以在此要通过让学生练习,体会这种思想的转变,这可能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可以在这节课之后设置有关速度计算的专题。

通过对八年级物理运动的快慢教案怎么写的学习,希望对老师有所帮助,提供更多的教学参考内容。

相关推荐:

精编初二物理《功率》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滑轮》教案设计 

标签:物理教案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