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初中 > 教案 > 初三教案 > 语文教案

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教案:雨说教案集(三)

编辑:

2014-12-23

七、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鉴赏郑愁予的名诗《错误》。

2.学生分组进行专题性的关于雨的作品搜集。如写雨的古诗词集锦,小说、戏剧中的雨;写春夏秋冬四季之雨的作品;欢乐、忧郁、兴奋、凄凉等各种心境下的雨;为大家喜爱的雨的歌曲等,在班级中进行一次综合性的“雨的诉说”主题活动。

板书设计

雨 说

郑愁予

爱的使者 春雨→孩子们 勇敢乐观地面对生活

温暖        春天

亲切   希望

勇敢   笑声

无私   甜蜜

教学反思

一、赏析诗歌离不开语言品析,课堂的有效应以语言训练的有效为标准。本节课有两处语言训练。一处是在第一课时欣赏雨的形象环节,在学生提及第七节时,教师提出仿照这段句式,另写一种事物,体现春雨中该事物的情态。一处是在第二课时,在学生探究了拟人手法的运用后,学生进行诗歌创作。两处的语言训练,要求具体,有本可依,当堂效果很好,学生的回答很精彩。

二、对于诗歌背景及主题理解的切入点的思考。第一课时领悟主旨环节中有一处比较分析: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抓住第一节和第五节,比较春雨到来前后大地景物的变化,探究冬景的象征意义来切入主旨的理解。学生们品读第一节时完全是通过第一节中的“禁锢”“留滞”“喑哑”等几个词感受到冬天的寒冷、阴沉。尤其是“禁锢”一词,一般指束缚思想。在诗句中作者运用这个词在传达什么?结合背景,不难理解是折射了作者对当时文革的看法。所以,我想对于诗歌背景和主题的理解还可以从这个词切入。

资料链接

一、作者资料

郑愁予本人是一个运动健将,但诗中表现的却是一个多情书生;他有着极深的文学修养,但却毕业于法商学院;他身为现代派的主要干将,但他的诗歌却处处流淌着古典韵味;他的诗婉约犹如李商隐,但豪放起来酷似李白,“因为我从小是在抗战中长大,所以我接触到中国的苦难、人民流浪不安的生活,我把这些写进诗里,有些人便叫我‘浪子’。其实影响我童年和青年时代的更多的是传统的仁侠精神”。(郑愁予语)

郑愁予,本名郑文韬,祖籍河北,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亲辗转大江南北。抗战胜利后到北京上学,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3年大学毕业,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学习,现旅居美国,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15岁发表处女作《矿工》,1955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梦土上》,有《衣钵》《窗外的女奴》《燕人行》《雪的可能》等诗集。他的较有名的诗作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因此,他被称为“浪子诗人”。《错误》是他流传最广的作品。在台湾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二、郑愁予诗歌赏析

错 误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赏析:郑愁予的《错误》这首小诗,轻巧清隽,是一首至今仍脍炙人口的佳作。初看这首诗时,最先感受到的便是它的中国性。这是一首绝对的中国诗,是一首属于中国人的诗,讲着一个永恒、美丽的中国的故事。诗中主人公“我”骑着马周游江南,留下了独守空闺的女子,夜以继日地等待着、盼望着情人“我”的归来。然而女子痴痴的深情却换来了漫长又百般无聊的等待。所以,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没有“东风”为她传递消息,没有满天飞舞的春天的“柳絮”;所以她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时刻留意着青石道上的“跫音”,甚至连帷幕也不揭开,去看看窗外花团锦簇的春景。刘禹锡《春词》中“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上述所咏的怨情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含蓄不露,又悠长深远。终于“我”回来了,达达的马蹄声对她而言是美丽的,因为日盼夜盼的心上人归来了,但转瞬间,这无限的喜悦变成了无限的失望。因为“我”只不过是过客罢了,而不是“归人”。这“美丽的错误”捉弄了她,就好像上天捉弄了她一样。

郑愁予在诗中还运用了中国传统古典诗歌的意象,如“莲花”“柳絮”“马蹄”“春帏”,特别是“东风”这一意象取李商隐《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之意,表现了郑愁予中国性的最根本的所在。杨牧在《郑愁予传奇》的长篇文章中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声籁华美,而且是绝对现代的”,强调了郑愁予诗歌语言的中国化,从而体现了中国的思想与情感。文字纯净是这首诗的另一个优点。郑愁予在谈论写诗技巧时,说:“写诗要忠诚,对自己诚,而不是唬人的,如果写的东西连自己都不确定,那就是不忠实。”因而郑愁予的《错误》强调纯净利落,清新轻灵,不在文字上玩弄游戏,或堆砌辞藻,竭力以最忠实的文字展示诗人最忠实的感情。这是一首真实、真情的诗。《错误》至今仍能打动无数读者的心,我想最重要的因素不在于以辞藻取胜,而是以它内在的情感感动人。这种情感不伪装、不雕饰,在诗中使情景和谐一致,产生了意味不尽的艺术感染力。

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教案:雨说教案集(三)就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语文教案栏目

标签:语文教案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