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12-26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了解陈胜起义的原因和经过,认识到秦王朝的暴政而造成的尖锐的阶级对立,理解陈涉的伟大抱负和对时局的透辟分析,看到农民起义势如破竹的威力和取得的伟大胜利。
2、理解背诵文中能充分展示人物形象的个性化语言。
教学过程:
1、阅读课文第一节,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⑴陈涉是一什么身份的人,从文中哪个词看出来?(“躬耕”——交代起义的阶级性质)
⑵陈涉甘于目前所处的社会地位吗?从文中什么地方可看出来?
(“怅恨久之”“苟……相忘”——表现了陈涉不甘心受奴役,要求摆脱被压迫剥削地位,不甘心安贫守命的反抗精神。揭开了他内心所积蓄的造反的愿望。)
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一句表达了陈涉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分析“燕雀”“鸿鹄”在文中分别喻指什么?陈涉用鸿鹄来自比,表现了他的远大抱负——起义的思想基础。)
2、阅读课文第2节,讨论下面问题。
⑴指名朗读这一节,思考这一段主要写的什么内容?
⑵起义的直接原因(导火线)是什么?用文中句子回答。
明确:“会天大雨……法皆斩”。“失期,发皆斩”反映了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刑法严重),戍边贫民已被逼得无路可走,与其束手待毙,不如奋起反抗,这是官逼民反,是苛刻的秦法把陈涉、吴广等逼上了起义的道路。
⑶在这样的情况下,陈胜他们是如何下定起义的决心的?
明确:“今亡亦死……死国可乎”。他们是比较逃亡而死和为国而死的不同价值之后,才下定为国而死的决心。这表现了陈胜伟大的抱负和起义的决心。
⑷在陈胜对当时的形势分析来看,陈胜认为他们的起义会不会得到人民的支持和响应?他为什么这么自信?
明确:①“天下苦秦久矣”。说明全国人民对秦朝的愤恨积之已久,处处都积蓄着反抗的力量,从而揭示了当时的尖锐的阶级矛盾。(这是起义的根本原因)②秦王朝的内部矛盾重重,与六国存在旧矛盾。(先提秦二世杀太子扶苏,引起人民的不满,掀起人民反抗秦二世的情绪,并争取人民的支持,分化统治者内部力量;再提深受楚国人民爱戴的名将项燕,以其名义发动起义,具有号召力,又可燃起人民对秦灭楚的复仇火焰。)③发动群众的策略
这样就显示了陈胜既敢于斗争又有斗争的智谋,有洞察时局的能力。
⑸在确定了起义的“方针”和发动群众的策略之后,陈胜做了哪些事情来制造舆论,以达到“威众”目的的?效果如何?
明确:两件事:置书鱼腹、篝火狐鸣。效果:“卒皆夜惊恐”“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这些描写是这两件事给士卒的影响,生动地表现了士卒敬仰陈胜的微妙神态。这向我们再次显示了陈胜善于斗争和组织领导才干。
3、阅读分析第三节,讨论下列问题。
⑴指名朗读,思考其主要内容。
⑵起义是如何发动的?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本段开头描述了哪三个场面?)
明确:智杀二尉、起义动员、为坛而盟。体现了陈胜、吴广把起义运动计划得十分周密。
⑶起义动员时说的一番话(尤其是“且壮士……有种乎”一句),表现了陈胜这样的思想性格?
明确:这是用激昂的语言点燃在场者的反抗怒火。“死即举大名耳”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两句,铿锵有力,动人肺腑,说出了在场者的心里话,具有极强的鼓舞斗志的作用,也具有极强的号召力,所以徒属都“敬受命”。同时也表现了陈胜的远大抱负、反抗决心和蔑视王侯将相的叛逆性格。也显示了陈胜作为领导人的宣传、组织才能。
⑷本段后半部分主要写了起义部队在陈胜的领导下,胜利进军(势如破竹、望风而逃),迅速壮大。陈胜也实现了他的“鸿鹄之志”。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这在历史有很重要的意义。“世家”这种体例,本是记述世代相承的诸侯王国兴衰事迹的。陈涉出身雇农,并不是世代相承的诸侯之家。司马迁之所以把他列入“世家”,主要是肯定陈涉在推翻秦王朝过程中的“首作难”之功(首先发动起义);同时又认为,他曾一度建立政权,发号施令,因此把他列入“世家”,给予陈涉重要的历史地位。
⑸文章结尾“诸郡县……以应陈涉”的事实映证了上文陈胜关于“______________”分析和“________________”的预见,也进一步说明这场战争的必然。
⑹小结
4、主题思想:
5、讨论“思考和练习”第一题。
(体会文章“善于运用个性化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的特点。)
以上就是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陈涉世家教案集(五)的全部内容,希望各位老师和学生能够喜欢!
相关推荐:
标签:语文教案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