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10-15
3.嫁接的清愁 折叠的幽怨
——现象学批评视野中的《天净沙 秋思》
波兰文艺批评家英伽登在《文学艺术作品》一书中提出的以“文学作品四层次说”(字音层、意义单位、图示化层面和被再现客体)为核心的现象学文艺研究法构成了文学批评领域的一大独特景观。英伽登认为,文学作品的第一个层次是字音层。字音层即作品的字、词、句、段、章显示出一定的组织结构(偶、散、长、短)和一定的音韵效果(平仄、高低、轻重、响亮、咽噎)并由此形成一定的节奏、旋律。《秋思》整曲构成整散相间、长短结合的形式美感,显得节奏明快、曲折跌宕。
英伽登提出的第二个层面是意义单位层,即字词所处的单位不同其意义也随之改变。《秋思》中前三句所列九个并列的字词,巧妙地把九种景物组织在一起,呈现的是一派凄凉萧瑟的晚秋气氛,这其实是人的落魄和哀愁的写照。正是在作品中,景与人、境与情、自然意象与社会境遇实现了传统意义的结合。
在文学作品的欣赏中,审美知觉的意义还在于透过意义单位而进入作品的形象,英伽登称为“被再现客体”。《秋思》前四句其实是一组景物描写,随着视线的移动,它们呈现出“静—动—静—动”相迭相生的事态。而这种事态描绘的其实是天涯沦落人那种颠波流离、潦倒无依的曲折境遇和哀惋凄苦的多重心态下的情感轨迹。
4.浅析马致远《秋思》的意境美
意境是中国古代美学和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衡量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标准。所谓意境,是指作家的主观情思和所描写的富于特征性的客观景物浑融契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和氛围。本文将从这个角度对马致远的著名小令《天净沙 秋思》作一种新的赏析。
马致远的小令堪称中国古典诗词上的一绝,他能通过对事业极其简练的描写勾勒,创造出一个旨趣深远的意境来,令人回味无穷。而作为他小令中最杰出的代表作,《天净沙 秋思》更典型地体现了意境美这一特色。全诗总计五句二十八字,一共描写了九个事物,每一个事物表达一个意象,九个意象不是用关联词语承接起来,而是用游子的羁旅情愁作为线索,把它串联起来,从而组成了一幅秋日傍晚萧瑟凄凉的图画——暮霭中,躯干上缠着枯藤的百年古树无声耸立,叶落殆尽的树枝,铁似的直刺苍天。一只乌鸦,静静地停在古树枝上,没有动,也没有鸣叫,仿佛和古树枯藤结成一体,像个雕塑。小桥下,一条清泉潺潺流淌。不远处,小溪边,一座农舍悄然而立,房顶,炊烟如蛇,蜿蜒升起。在西风劲吹的古道上,一位旅人正骑在一匹瘦骨嶙峋的马上,朝着夕阳走去,渐渐成为一个黑点,消失在地平线……
《秋思》在思想上并没有什么特色,它表现的不过是传统的游子悲秋怀乡的主题。但这首小诗之所以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并历久不衰,最根本的原因显然不是因其思乡深切,而在于它的艺术表现,具体说在于它的意境美,在于他所表现的情感和他所描写的景物二者之间水乳交融所达到的境界。
游子流落他乡,加之病魔缠身,在情感色调上必然是哀愁、凄凉、衰惫的,相应地,作者把这种抽象的情感具体化时,他所选取的具体事物(即九个具体意象)在情感色调上也是哀愁、凄凉、衰惫的。
“枯藤老树昏鸦”三个意象组成第一个画面:枯萎的藤——衰朽;古老的树——衰弱;昏昏沉沉的乌鸦——打不起精神。三个在情调上极其相似的意象重叠在一起,仿佛音乐旋律的重复,又似反复述说,给人深切的凄婉、肃穆、忧愁之感。
“小桥流水人家”为第二个画面。对此句,传统的赏析多认为这是作者通过对农家风光富有诗意的描写反衬家乡的美好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从色调上来说,它与其他几个画面的冷色相反,它是欢快的,既反衬凄凉,又使文势富于变化。我认为,这其实是误解。与作者原意相悖,违背了当时的文化语境,也降低了作品的意蕴。的确,清澈见底的小溪、碧溪上的小桥、小桥旁的农家……暮色中,农家的炊烟袅袅升起。这对于生活在嘈杂、污染、恐怖、快节奏的现代都市的人来说,的确算得上是极其清静而幽闲的世外桃源。但在当时,由于经济、人口、交通信息都不发达,加之对于自然的审美态度与现代不同,这三种意象恰恰表达了与现代相反的文化审美意义:小桥是荒凉的;流淌在山间的小溪是清冷的;而远离尘嚣的农家更是孤独的。所以,在原诗中,这是一幅荒寒而又寂寞的图景。它表现的是游子的孤苦伶仃和内心的孤独。这涉及到地理文化和诗意文化的问题。
在地理文化中,现代与古代恰恰相反,在现代,由于自然被破坏,人满为患,越是偏远,越是人烟稀少,越是原始自然,越是风景美好和令人向往。相反,在古代,偏远就意味着生存困难,即意味着与洪水猛兽为伍,即意味着被社会抛弃……要不然,李白谪贬夜郎,柳宗元发配柳州就不是惩罚而是奖赏了。事实上,发配边远的人大多数因为生存困难而客死他乡。鉴于这样一种地理文化基础,我认为“小桥流水人家”作为一种基本的文化意象,它在古代恰恰不是表示美好和诗意,而是一种清冷和荒凉的象征。
在诗意文化上,意象的意蕴也有一个变化的问题。有些意象如梅、菊、竹、荷花、骏马、松柏等,其诗意文化意蕴至今仍没有大的变化。但有的文化意象如大熊猫、猫头鹰、长城等,由于种种原因,其意蕴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猫头鹰过去是凶禽,象征不吉祥;大熊猫今天则显得憨态和可爱;由于秦始皇强修长城,在古代人的心目中,长城是暴政和苦难的象征,但今天却成了中华民族智慧的表征。这种文化意象意蕴的变化现象告诉我们,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绝对不能脱离其文化语境,否则便会造成误读和误解。“小桥流水人家”在今天是具有诗意的风景,但在古代,它其实更多地表示蛮荒。
“古道西风瘦马”为第三个画面。泥泞的道路,凌乱不堪,这是游子的落魄;萧杀的秋风,这使游子凋零,精神不振;而瘦马之瘦则是被病魔和至秋不归的乡情折磨而致。
“夕阳西下”是第四个画面。其有黄昏日暮的意味,表现的是游子病魔缠身又无家可归的沉重、没落,是衰飒的意象。
最后,“断肠人在天涯”点题,突出主人公难以言喻的沉重心情。
全诗写得缠绵悱恻,凄切哀婉,让人回肠荡气,是情景交融的典范之作。
(《名作欣赏》2002.4有删节作者:高玉)
二、重温经典
1. 浪淘沙 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提示:毛泽东在词中描绘了壮阔的海景和渔民乘风破浪的英雄气概,并抒发了怀古的心情,对比往事,热情地歌颂了新时代新生活。词中“遗篇”指曹操《观沧海》诗。
2.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提示:湖指杭州西湖。湖光山色相映,风景绮丽。全诗先写“晴”,次写“雨”,最后两句结合起来概括,而用新奇的妙语赞美西湖无时不美的迷人景色。
3.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提示:诗人乘船在秦淮河岸停泊,据所见所闻,发表自己的看法,指斥当时的统治者。
4.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提示:曹操击败袁绍父子、扫平北方乌桓,虽然踌躇满志,乐观自信,但他毕竟已53岁了。回首乱世人生艰难的奋斗历程,统一天下的远大目标尚未实现,因而痛感人生短暂。前四句托物起兴,以神龟和螣蛇作比,形象地说明世间一切事物有生必有死,有盛必有衰。清醒认识到人生的短暂有限,诗人不是流入消极颓废,及时行乐,而是慷慨激昂地唱出了人生暮年仍当自强不息、奋斗不止、建功立业、留名青史的高远之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诗人以年老的千里马自喻,虽伏居在马槽边,但形衰而志不减,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志向远大的人虽然到了暮年,但老当益壮,勃勃雄心永远不会消沉。全诗的感情在此涌向高潮,从前四句的理性冷静升温为炽热沸腾,诗情如火,壮怀激烈,巨大的情感力量催人奋进,鼓舞人心。在经历了对万物生死的清醒慨叹、对暮年壮心的激情抒发之后,诗人进入了人生哲理的深沉思辨:“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诗人指出:人的寿命长短,虽不能逃脱自然规律的最终限制,但也决不是完全被动地听凭上天的安排;如能善自保养,善加护持,使身心健康愉快,也可以延年益寿。诗人将尊重自然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进行了辩证的结合,就如何对待人生的问题,做出了那一时代人所能做出的最为科学的回答。
《龟虽寿》是一首追问人生的咏叹诗,议理、抒情的完美结合,是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哲理的智慧之光与诗情的昂扬之志交相辉映,既给人的心智以启迪,又给人的情感以激励。
三、“词”文体知识简介
词牌的来历
词牌出处与取义很多。在摘自诗词里的字句:如《西江月》,即李白《苏台览古》“只今惟有西江月”诗句。用人名、地名的如:《念奴娇》,唐明皇时有个女歌手名叫“念奴”;《渔歌子》写渔民的生活。由大曲、字数、故事得名的如《水调歌头》,乃唐大曲《水调歌》首段;《十六字令》,一首词十六个字;《鹊桥仙》《祝英台近》,是民间流传的故事。以服饰、形象为名的:如《苏幕遮》(胡语)西域妇人的帽子。也有以季节、音节命名的,还有以描写风物命名的。词牌正名之外另标异者也不少,像《如梦令》,原名《忆仙姿》,又名《宴桃源》;《相见欢》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由于词是配合音乐的一种文学,它原名叫“曲子词”,后简称为“词”。“曲子”是指音乐而言,从前也有叫词为“曲”,叫词为“子”的。现在词调里《更漏子》《南乡子》,就是“夜曲”“南方曲”。
词一般分小令、中调(也称“近”“引”)与长调(慢词)几种体制,因而词牌未有的加了“令”“近”“引”“慢”等字样。
四、阅读知识推介
关于慢读
从速度上来讲,阅读复杂难懂的材料,慢读比速读效率更高。慢读法的特点是,放慢阅读速度,使每一步骤都有充裕的思考时间,使阅读速读与思考的需要相符,使理解能力与内容的难度相符。一时没有理解的地方,要返回重读,直到弄懂为止。所以慢读法在收效上是扎扎实实、步步为营的。我国传统的吟诗方法,就是一种慢读法,边读边想,边理解边欣赏,读快了是不行的。慢读法的要领是:
1.无论是朗读或默读,要注意到每个词,想到上下文的联系,理解其中的含义。
2.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轻易地放过去,而是返回去重读。
3.注意对比思考,获取新的信息,提出质疑,搜求合理解释。
小编相信只有课前的充分准备才能有一堂成功的课程。希望这篇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古代诗歌五首教案集(十一)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完成教学计划!
标签:语文教案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