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5-06
着眼未来的“釜底抽薪”
如何将学校的根脉和血液融入到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是这些年轻的本科高校必须思考的问题。
安徽省教育厅厅长程艺曾经将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描述为“一场从形态到灵魂的转变过程”,对此,李和平感触颇深。
“2007年刚来教育厅工作的时候,我来自合肥工大,书记来自中科大,地方高校以前接触不多,怎么看怎么不舒服,差距确实大。如何让地方高校办出特色,想来想去都离不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手段、资源和人才。”李和平坦言,要做好“地方性”“应用型”的文章,显然不是新办几个“入时”的专业、新建几个就业创业基地就能做好的,如何将学校的根脉和血液融入到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是这些年轻的本科高校必须思考的问题。
“铜陵市在制定‘十三五’规划,写作班子里有很多我们的教授。”铜陵学院副院长倪国爱说,以前讲到高校和政府、企业共建基地、中心等,很多人认为是口号,实际上不是。转型后的铜陵学院和铜陵市的两个区都有很好的合作,学校连续5年都在做皖江经济发展报告,这些已成为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
2015年10月21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要把部分高校的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先试先行的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实践探索,正好印证了这是一条行得通的道路。
在滁州琅琊工业开发区内的宏秀电器公司,滁州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的汪先兵等5位老师和8名同学俨然成了公司的“编外员工”。每天都有两名老师带着同学跟公司员工一起工作,开展技术攻关。
“公司原本只是浙江总部的一个生产厂,汪老师和他的学生们攻克了高压真空开关控制器难题,让我们走上了自主研发之路。”公司总经理郑文秀说,当初曾找过东南大学、上海交大等,但一开口就是几百万元,成本太高,与本地高校合作成了公司的现实选择。
与滁州学院开展产学研合作后,学校教师接地气的科研风格让他感触颇深。“学校自动化专业的汪先兵教授是车间常客,经常来和我们的工人、车间主任聊天,了解企业的产品性能、客户对象以及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经过大量的资料搜集和技术攻关,2012年,汪先兵和他的学生团队帮助企业一举攻克了“高压真空开关控制器”的难题。很快,高压真空开关控制器研发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即将出成果,适应国家智能电网建设的农网智能配变终端也在加快研发。两个项目公司仅投入经费120万元。此外,学院师生和公司技术人员还组建起了企业研发平台。
在滁州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院长孙艳辉看来,校企合作过程中,地方本科高校应更加突出学校作为科研高地的引领作用。“很多地方企业都没有公共的研发平台,这一点正好可以借助高校的优势,再加上企业的实操经验、工厂、市场等资源,一个项目做下来,自然有高度也接地气。”
别看如今滁州学院的产学研用合作搞得风风火火,转型之初,滁州学院院长庆承松也是扛住了不少的质疑声。
“当时有不少教职工担心转型发展就是照搬高职高专模式,把滁州学院变为为‘滁州职院’,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庆承松直言,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绝不是矮化新建本科高校,而是较比学术型办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培养必须着眼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兼顾行业企业发展。
如今,在滁州市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过程中,滁州学院就承担了其中13个课题项目的规划编制工作。
“目前安徽的地方本科高校面临的是第二次转型,即办学类型的转型发展。”李和平说,第一次转型,是从专科层次到本科层次的转型。较之十年前的身份转变,这场二次转型对高校提出了更大的考验。
在储常连看来,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是一个不断革命、继续革命的过程。在向应用型转变的过程中,不可能是一步到位的,需要不断地凝聚人心,逐步形成共识,不断地实践探索。“从形态的转变到灵魂的转变,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标签:安徽高考资讯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