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福建高考 > 福建高考资讯

2012福建高考招生简章:厦门大学

编辑:yuanjf

2012-05-23

精品学习网—高考咨询】

厦门大学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 1921 年创建,是我国唯一地处经济特区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国家“211 工程”和“985 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学校位于厦门市南端,依山傍海,风景秀丽,现有校本部、翔安校区和漳州校区,校园环境堪称国内一流。

为选拔优秀本科新生,进一步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保证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考生的合法权益,依照教育部相关规定,结合我校办学实际情况,制定本招生章程。

第一章 组织机构

第一条 学校成立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招生和纪检工作的校领导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分管教学、考试的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制定招生政策,研究决定招生的重大事宜。

第二条 招生办公室作为学校招生的常设机构,在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贯彻执行国家招生政策和规定,具体负责学校招生工作的组织实施。

第三条 学校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对招生工作全程监督。

第二章 招生计划

第四条 2012 年我校内地本科招生计划为 4750 人,面向全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具体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请查阅我校招生网(http://zsb.xmu.edu.cn)或各省级招生部门编印的考生志愿填报手册。

第五条 我校大部分院、系按大类招生,少数院、系按专业招生。2012 年我校本科共有 59 个招生大类(或专业),涵盖 95 个专业(或方向)。各招生大类分流专业(或方向)的情况请参阅《厦门大学 2012 年本科招生大类(或专业)一览表》。

第三章 培养与管理模式

第六条 我校实行“宽口径、厚基础、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录取的学生按大类进行培养。即一、二年级学生按照大类学习通修课程,二、三年级通过选修专业或方向性课程进行专业分流,确定专业或方向。

第七条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校发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优势,实行全面选课、主辅修、双学位、转专业、三学期制、本科生导师制、国内外校际交流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措施,为培养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第八条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从 2010 年起,我校成为国家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19所“985工程”大学之一。我校从化学、生物、数学专业的新生中选拔一批优秀学生,配备一流师资,提供一流学习条件,量身定制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为优秀学生创造一流学术环境与氛围。学校以优势学科群为依托,搭建 “本研一体化”教学平台,建立“本博直通车”机制,鼓励拔尖学生提前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

第九条 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班。自上世纪90年代起,我校经济学、化学、数学、生物科学、历史学、海洋科学等六个专业就已成为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经多年积累,我校六个基地班已建立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培养了一批优秀拔尖人才。今年,我校对六个基地班以我校杰出校友(均为著名教授)冠名,分别为:“王亚南经济学班”、“卢嘉锡化学班”、 “陈景润数学班”、“汪德耀生物科学班”、“傅衣凌历史学班”、“郑重海洋科学班”,同时将进一步优化各基地班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拔尖人才培养。今年,我校六个基地班在福建省招生由提前批调整至本一批。

第十条 国际化试点班。我校选择经济学、会计学、数学、化学、生物科学和海洋科学6 个优势学科,开设国际化试点班,进行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国际化试点班的教学计划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专业核心课程采用英语(论坛)教学。其中经济学国际化试点班由我校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和经济学院经济学系共同承担教学和培养任务,采用全英文授课;该班的学生从录取的经济学院新生中进行选拔,在学期间有更多机会到国外知名高校交流。

第十一条 注重教授为低年级本科生上课。我校本科新生所有的课程原则上由教授、副教授承担,其他年级专业课不低于90%,形成了名教授、名师给本科生上课的校园文化。

第十二条 2012年,录取在生命科学学院、海洋与地球学院、环境与生态学院、医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的新生和国际学院爱尔兰都柏林项目的新生入住我校新启用的翔安校区,其它学院新生入住校本部。两校区的教学实验设施、师资、全校性选修课等教学资源共享。翔安校区位于厦门市翔安区,在厦门岛的东北方向,与大陆相连,北靠香山风景名胜区,南与大海毗邻,风景优美。翔安校区总建设用地面积3645亩,距校本部34公里,通过翔安海底隧道半小时左右车程可直接抵达。

第十三条 学生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完教学计划规定内容,达到毕业要求,由我校颁发国民教育系列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由我校授予学士学位。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