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历史 > 高考历史试题

2015-2016高考历史近代史专题综合训练题(含答案)

编辑:

2016-01-30

答案精析

1.C [从表中数据可看出3个多世纪来亚欧人口增长了近4倍,而非洲却几乎没有增长,这是不正常的,是黑奴贸易的结果。]

2.D [1760~1801年间英国在进行工业革命,英国农业增长率不能代表农业在经济中的地位的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仅仅反映出英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无法推测国内市场的变化,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出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和城市化进程,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的进行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推动农业增长,故D项正确。]

3.B [益新面粉公司受到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说明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制约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B项。]

4.B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以理解为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辉煌、遭遇外国侵略、向西方学习、顺应近代化潮流,因此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的碰撞、融合的过程。]

5.C [从材料的时间可以排除A项;B、D两项材料未体现。材料主要说明了近代国人开始大量的接受西方的物质文明,故选C项。]

6.B [“选谁都差不多”的真正意思是“无论谁当选,他的权力都是有限的”。在美国,制度限制了当政者的权力,所以选B项。A项强调两党的政见,与材料不符。C、D两项过于绝对,高估和低估了美国的国民素质和选举制度。]

7.D [这段材料以“但其”为界,前半句分析了十月革命的外因,后半句分析了十月革命的内因,认为十月革命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

8.B [布立赛此著表明其对英法联军抢劫、焚毁圆明园这座曾经人类文明的宝库感到羞愧,对祖辈们在中国所干的那些不光彩的事情感到羞愧。希拉克的致信表明其认为历史不应被选择性忘记。只有不符合史实。]

9.D [从材料信息看,“转折点”发生在西太后时期,“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说明该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人丧失了民族抵抗意识,与之直接有关的是《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沦为列强的代理人。《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并没有消磨中国人以及清政府的抵抗意识。]

10.C [由“更是因为中国当时的大清王朝,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这个挑战竟毫无认识”分析,C项是对材料观点的正确理解。A项“首次”的说法与史实不符;西方列强的入侵会给中国的现代化带来不利因素,但“阻碍”一说并不是题干所强调的,B项排除;中国近代化的开始是以洋务运动为标志的,D项说法错误。]

11.C [本题考查的是民国初年政党兴起的原因。只有组织政党是合法的,才会出现材料中的现象,所以选C项。A项错误,因为要贯彻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的理念,则应是民众有选举与被选举的权利,而材料没有反映。B项说法本身错误,民国时期,责任内阁制没有得到切实贯彻。D项说法也错误,辛亥革命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12.A [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但希望通过开明君主的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卢梭主张人民主权和社会契约。]

13.C [本题关键信息:我会说需要能不依赖他人自己形成想法的人,是能独立思考,而不是按照别人的意愿思考的人。伏尔泰是法国启蒙思想家,主张天赋人权,人人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开明专制,A项不符合题意;薄伽丘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康德是德国启蒙思想家,主张人不是工具,C项正确;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人物,D项不符合题意。]

14.A [近代的三大思想解放运动在不同程度上有利于打破神学束缚,肯定了人的价值和人的地位,促使人类自立、自觉、自信意识的形成。]

15.C [题中材料是指这一流派的作家真实记录了社会生活,这应指现实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除了细节的真实描写外,还真实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如实反映现实生活,它的客观真实性较强。]

16.C [该思想家认为民主共和不适合中国,并没有否定其进步性,故B项错误,“宜效英之存虚君”表明作者推崇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因此选C。君主立宪是西方民主制度,A项错误,材料要求效仿英国的君主立宪也没有托古改制的特点,D项错误。]

17.C [材料讲述辛亥革命对原来维护封建帝制的封建思想打击不力,不利于巩固民主共和,强调要从思想上彻底解放人们,故本题选C。]

18.D [材料反映了对儒家思想的批判。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也就是维护儒家思想;维新派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学说相结合,不可能对儒家思想彻底否定;革命派宣传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学说,对儒家思想没有进行彻底批判。新文化运动则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宣传西方近代文化,答案为D。]

19.D [材料中强调劳动者的地位不应被轻视,体现出对无产阶级的关注。这种思想很明显是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而在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李大钊,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等文章来宣传马克思主义,也就是说陈独秀的文章不会早于1918年。]

20.D [材料的意思是人类本来是高贵的,仅次于天使,但现在看来也不过是地球上有机生命发展中的一环。解释的是人类本身的现象,D项符合题意。]

21.(1)西方:民主制度。东方:君主专制。

原因:古希腊是多山多岛的自然地理环境,而中国是辽阔的大平原。

古希腊是多种经济形态并存,而中国则是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

古希腊的血缘关系遭到破坏,而中国的血缘关系未遭到破坏。

(2)影响:丰富了农作物的种类,改变了农产品结构;

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缓解了人口激增的压力;

推动了农业商品化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等。(答出三点即可)

(3)观点:辩证的观点。

评价:“保存国粹”。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就是主张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保留中国固有的政治制度和儒家思想文化。在思想文化方面就属于“保存国粹”。

洋务派的这种思想主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对西方科学技术的学习,并推动了洋务运动的进行,从而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但阻碍了中国在更深层次上对西方的学习。最后导致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评价:“醉心欧化”。

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主张全面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和科学技术,并且要求彻底批判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就属于思想文化上的“醉心欧化”。

新文化运动的主张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给封建专制主义制度以沉重打击,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但这种观点存在着严重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

22.(1)表现:孔子“仁者爱人”(“以德治民”);孟子“民贵君轻”(“政在得民”)。社会根源: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形成;宗法分封制解体,“士”阶层活跃,学术下移,私学兴办。

(2)打击了欧洲天主教的神权统治,为确立宗教信仰的自由原则奠定了基础;摆脱思想禁锢,促进了思想解放,促进德意志民族语言、文学的发展;增强了欧洲的民族意识,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带有人文主义色彩,在重新认识人类自己方面功不可没。

(3)方面:民智、公理、旧俗。共同作用:有利于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有利于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有利于推动社会变革、社会进步;有利于推动清政府变革自救。

解析 第(1)问中民本思潮的表现根据所学知识,不难回答。回答社会根源时,注意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考虑。第(2)问从材料“破除教皇、修士等阶层的特权”“也是德国语言史和文学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以语言作为根本的民族意识逐渐形成”“现代民族主义国家也应运而生”等相关内容提取信息,结合所学归纳概括即可。第(3)问在“论革命”的问题上康有为与章炳麟讨论的方面从材料里能很容易找出。分析两种主张在历史发展中的共同作用时,注意他们两个人均是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回答时要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综合考虑。

23.(1)它是中西文明碰撞的必然趋势与选择。

(2)称呼演变:夷学——西学——新学。评价:说明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逐步深入,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立场向正视现实的态度转变,反映了近代中国顺应世界发展大势的历史必然。

(3)三个阶段及实践:学术觉悟,洋务派学习西方科技发起洋务运动;政治觉悟,维新派、革命派效仿西方政治制度,进行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伦理觉悟,激进派掀起新文化运动。

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解放作用,促进人们的觉醒,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近代史专题综合训练题及答案的所有内容就是这些,精品学习网预祝考生取得优异的成绩。

2016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备考专题已经新鲜出炉了,专题包含高考各科第一轮复习要点、复习方法、复习计划、复习试题,大家来一起看看吧~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