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山西高考 > 山西高考语文

高考语文阅读类第一轮复习练习题

编辑:sx_haody

2015-12-14

为了帮助大家做好高考第一轮复习备考,精品学习网带来了高考语文阅读类第一轮复习练习题,希望大家能仔细阅读!

【说明】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5分)

淮南厉王长者,高祖少子也,其母故赵王张敖美人。高祖八年,从东垣过赵,赵王献之美人。厉王母得幸焉,有身。赵王敖弗敢内宫,为筑外宫而舍之。及贯高等谋反柏人事发觉,并逮治王,尽收捕王母兄弟美人,系之河内。厉王母亦系,告吏曰:“得幸上,有身。”吏以闻上,上方怒赵王,未理厉王母。厉王母弟赵兼因辟阳侯言吕后,吕后妒,弗肯白,辟阳侯不强争。及厉王母已生厉王,恚,即自杀。吏奉厉王诣上,上悔,令吕后母之,而葬厉王母真定。真定,厉王母之家在焉,父世县也。

高祖十一年七月,淮南王黥布反,立子长为淮南王,王黥布故地,凡四郡。上自将兵击灭布,厉王遂即位。厉王蚤失母,常附吕后,孝惠、吕后时以故得幸无患害,而常心怨辟阳侯,弗敢发。及孝文帝初即位,淮南王自以为最亲,骄蹇,数不奉法。上以亲故,常宽赦之,三年,入朝。甚横。从上入苑囿猎,与上同车,常谓上“大兄”。厉王有材力,力能扛鼎,乃往请辟阳侯。辟阳侯出见之,即自袖铁椎椎辟阳侯,令从者魏敬刭之。厉王乃驰走阙下,肉袒谢曰:“臣母不当坐赵事,其时辟阳侯力能得之吕后,弗争,罪一也。赵王如意子母无罪,吕后杀之,辟阳侯弗争,罪二也。吕后王诸吕,欲以危刘氏,辟阳侯弗争,罪三也。臣谨为天下诛贼臣辟阳侯,报母之仇,谨伏阙下请罪。”孝文伤其志,为亲故,弗治,赦厉王。当是时,薄太后及太子诸大臣皆惮厉王,厉王以此归国益骄恣,不用汉法,出入称警跸①,称制,自为法令,拟于天子。

六年,令男子但等七十人与棘蒲侯柴武太子奇谋,以 车四十乘反谷口,令人使闽越、匈奴。事觉,治之,使使召淮南王。

(节选自《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注】  ①警跸:警戒清道,断绝行人,是帝王出入时的规矩。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赵王敖弗敢内宫   内:通“纳”

B.厉王母亦系      系:囚禁

C.厉王蚤失母,常附吕后   蚤:通“早”

D.厉王有材力,力能扛鼎   扛:把东西放在肩膀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为筑外宫而舍之而常心怨辟阳侯,弗敢发

B.厉王母之家在焉令从者魏敬刭之

C.立子长为淮南王臣谨为天下诛贼臣辟阳侯

D.上以亲故,常宽赦之厉王以此归国益骄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高祖经过东垣时,赵王进献美人(即后来的厉王之母)给他,后来赵王又专门在宫外造房子给她住。

B.贯高谋反之事,牵连到了赵王,赵王被囚禁,厉王之母也一起被抓起来了,她虽然有孕在身也没有得到高祖的赦免。

C.厉王在其母死后依附吕后,因而免于祸患,但他内心却始终怨恨辟阳侯,怪他当初没有尽全力救自己的母亲。

D.孝文帝和厉王关系很好,常常称他为“大兄”,厉王到辟阳侯府上把辟阳侯杀了,而孝文帝也没有怪罪他。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吏奉厉王诣上,上悔,令吕后母之,而葬厉王母真定。(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吕后王诸吕,欲以危刘氏,辟阳侯弗争,罪三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21分)

汉士择所从

汉自中平黄巾之乱,天下震扰,士大夫莫不择所从,以为全身远害之计,然非豪杰不能也。荀彧少时,以颍川四战之地,劝父老亟避之,乡人多怀土不能去。彧独率宗族往冀州,袁绍待以上宾之礼。彧度绍终不能定大业,去而从曹操。其乡人留者,多为贼所杀。

袁绍遣使迎汝南士大夫。和洽独往荆州,刘表以上客待之。洽曰:“所以不从本初,避争地也。昏世之主,不可黩近,久而不去,谗慝将兴。”遂南之武陵,其留者多为表所害。

曹操牧兖州,陈留太守张邈与之亲友。郡士高柔独以为邈必乘间为变,率乡人欲避之,众皆以曹、张相亲,不然其言。柔举家适河北,邈果叛操。

郭嘉初见袁绍,谓其谋臣辛评等曰:“智者审于量主,袁公多端寡要,好谋无决,难与共济大难,吾将更举以求主,子盍去乎?”评等曰:“袁氏今最强,去将何之?”嘉不复言,遂去依曹操。操召见,与论天下事。出曰:“真吾主也。”

杜袭、赵俨、繁钦避乱荆州,钦数见奇于表,袭曰:“所以俱来者,欲全身以待时耳。子若见能不已,非吾徒也。”及天子都许,俨曰:“曹镇东必能济华夏,吾知归矣。”遂诣操。

河间刑颙在无终,闻操定冀州,谓田畴曰:“闻曹公法令严,民厌乱矣,乱极则平,请以身先。”遂装还乡里。畴曰:“颙,天民之先觉者也。”

孙策定丹阳,吕范请暂领都督,策曰:“子衡已有大众,岂宜复屈小职!”范曰:“今舍本土而托将军者,欲济世务也,譬犹同舟涉海,一事不牢,即俱受其败,此亦范计,非但将军也。”策从之。周瑜闻策声誉,便推结分好,及策卒权立,瑜谓权可与共成大业,遂委心服事焉。诸葛亮在襄阳,刘表不能起,一见刘备,事之不疑。此诸人识见如是,安得困于乱世哉!

(选自《容斋随笔》,有改动)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可黩近       黩近:亲近

B.柔举家适河北    适:到

C.子盍去乎     盍:何不

D.袁公多端寡要    寡要:少谋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去而从曹操惑而不从师      B.遂南之武陵卒之东郭墦间

C.钦数见奇于表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D.遂委心服事焉青麻头伏焉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够表现“汉士择所从”的一组是(  )(3分)

①袁绍遣使迎汝南士大夫 ②陈留太守张邈与之亲友

③嘉不复言,遂去依曹操 ④曹镇东必能济华夏,吾知归矣 ⑤孙策定丹阳,吕范请暂领都督 ⑥策从之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朝自从平定黄巾之乱以后,天下动荡不宁,士大夫都在选择自己将要跟随的对象,以此来保全自己。

B.郭嘉是一位有远见的汉士,他初次见到袁绍,就觉得袁绍不是一个可以依靠的人,于是劝说袁绍的谋臣辛评离开袁绍。

C.文章列举的一些汉士,更多的是投奔曹操,作者这样安排,可以更加突出这些汉士的远见卓识。

D.作者对荀彧、和洽、高柔、郭嘉、杜袭、赵俨、繁钦、刑颙、吕范、周瑜、诸葛亮等汉士的选择都持肯定态度。

9.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郡士高柔独以为邈必乘间为变,率乡人欲避之,众皆以曹、张相亲,不然其言。(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以俱来者,欲全身以待时耳。子若见能不已,非吾徒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譬犹同舟涉海,一事不牢,即俱受其败,此亦范计,非但将军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21分)

永乐二年选宫僚,以士奇为左中允。五年进左谕德。士奇奉职甚谨,私居不言公事,虽至亲厚不得闻。在帝前,举止恭慎,善应对,言事辄中。

时藩司守令来朝,尚书李庆建议发军伍余马给有司,岁课其驹。士奇曰:“朝廷选贤授官,乃使牧马,是贵畜而贱士也,何以示天下后世。”帝许中旨罢之,已而寂然。士奇复力言。又不报。有顷,帝御思善门,召士奇谓曰:“朕向者岂真忘之。闻吕震、李庆辈皆不喜卿,朕念卿孤立,恐为所伤,不欲因卿言罢耳,今有辞矣。”手出陕西按察使陈智言养马不便疏,使草敕行之。士奇顿首谢。群臣习朝正旦仪,吕震请用乐。士奇与黄淮疏止,未报。士奇复奏,待庭中至夜漏十刻。报可。越日,帝召谓曰:“震每事误朕,非卿等言,悔无及。”命兼兵部尚书,并食三禄。士奇辞尚书禄。或有言大理卿虞谦言事不密。帝怒,降一官。士奇为白其罔,得复秩。又大理少卿弋谦以言事得罪。士奇曰:“谦应诏陈言。若加之罪,则群臣自此结舌矣。”帝立进谦副都御史,而下敕引过。

帝以四方屡水旱,召士奇议下诏宽恤,免灾伤租税及官马亏额者。士奇因请并蠲逋赋薪刍钱,减官田额,理冤滞,汰工役,以广德意。民大悦。逾二年,帝谓士奇曰:“恤民诏下已久,今更有可恤者乎?”士奇曰:“前诏减官田租,户部征如故。”帝怫然曰:“今首行之,废格者论如法。”士奇复请抚逃民,察墨吏,举文学武勇之士,令极刑家子孙皆得仕进。又请廷臣三品以上及二司官,各举所知,备方面郡守选。皆报可。当时是,帝励精图治,士奇等同心辅佐,海内号为治平。

(节选自《明史•杨士奇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岁课其驹        课:征收

B.今有辞矣      辞:推辞

C.士奇与黄淮疏止,未报   报:给回信,答复

D.帝怫然曰      怫:愤怒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恐为所伤海内号为治平

B.朕向者岂真忘之废格者论如法

C.帝许中旨罢之今首行之

D.不欲因卿言罢耳士奇因请并蠲逋赋薪刍钱

12.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体现杨士奇“正直”品格的一组是(  )(3分)

①在帝前,举止恭慎,善应对 ②群臣习朝正旦仪,吕震请用乐。士奇与黄淮疏止 ③士奇为白其罔 ④前诏减官田租,户部征如故 ⑤士奇顿首谢 ⑥帝励精图治,士奇等同心辅佐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④⑥      D.①⑤⑥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杨士奇为官严谨,在家中从不言公事,公私分明,界限清楚,这是他自我约束的一种表现,也是作为良吏好官的一种修养。

B.皇上没有当场采纳杨士奇提出的反对让地方官养马的建议,后来有人提出同样的建议后,才起草实行,这是为了保护杨士奇不受伤害。

C.杨士奇为江山社稷着想,对不利于朝廷的事情坚决反对,却遭到了很多人的诬陷中伤,还受到了降一级官职的处罚。

D.杨士奇在治理国家方面也显示了不凡的才能,他提议从多渠道为国家选拔人才,并辅佐皇上使国家长治久安。

1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朝廷选贤授官,乃使牧马,是贵畜而贱士也,何以示天下后世。(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帝以四方屡水旱,召士奇议下诏宽恤,免灾伤租税及官马亏额者。(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士奇复请抚逃民,察墨吏,举文学武勇之士,令极刑家子孙皆得仕进。(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9题。(21分)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有加惠于其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  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宽惠爱民,臣不如也;治国不失秉,臣不如也;忠信可结于诸侯,臣不如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臣不如也;介胄执枹,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也。夫管仲,民之父母也。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公曰:“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鲍叔曰:“彼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其为君亦犹是也。”公曰:“然则为之奈何?”鲍叔曰:“君使人请之鲁。”公曰:“施伯,鲁之谋臣也。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鲍叔曰:“君诏使者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愿请之以戮群臣。’鲁君必诺。且施伯之知夷吾之才,必将致鲁之政。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夷吾不受,彼知其将反于齐,必杀之。”公曰:“然则夷吾受乎?”鲍叔曰:“不受也。夷吾事君无二心。”公曰:“其于寡人犹如是乎?”对曰:“非为君也,为先君与社稷之故。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不然,无及也。”

公乃使鲍叔行成。曰:“公子纠,亲也,请君讨之。”鲁人为杀公子纠。又曰:“管仲,雠[同“仇”]也,请受而甘心焉。”鲁君许诺。施伯谓鲁侯曰:“勿予。非戮之也,将用其政也。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在狄则狄得意于天下。今齐求而得之,则必长为鲁国忧。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鲁君曰:“诺。”将杀管仲。鲍叔进曰:“杀之齐,是戮齐也;杀之鲁,是戮鲁也。弊邑寡君愿生得之,以徇于国,为群臣僇。若不生得,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非弊邑之君所谓也,使臣不能受命。”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束缚而柙[xiá,木笼]以予齐。

(节选自《管子•小匡》)

【注】 管夷吾,字仲,初事公子纠。齐国内乱,公子小白(桓公)奔莒,管夷吾随公子纠奔鲁。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君有加惠于其臣      加:增加

B.治国不失秉      秉:同“柄”,权柄

C.君若宥而反之     宥:宽恕

D.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    比:并列

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今乃用之,可乎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B.其为君亦犹是也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C.彼知其将反于齐赵尝五战于秦

D.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17.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体现管仲是治国之能臣的一组是(  )(3分)

①夫管仲,民之父母也 ②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

③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 ④夷吾事君无二心 ⑤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 ⑥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18.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鲍叔牙深知管仲才能出众,劝说齐桓公予以任用,并设巧计使管仲回到齐国。

B.鲁国的施伯识破了齐国的计谋,劝鲁侯杀掉管仲,以绝后患,说明施伯很有远见。

C.鲍叔牙认为,如果齐桓公不及时迎回管仲,管仲必将为鲁国所重用,会削弱齐国的力量。

D.本文表现了鲍叔牙知人能让、举贤荐能的品德,同时也反映了齐桓公重视人才、善于纳谏。

19.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束缚而柙以予齐。(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4题。(22分)

宝绘堂记

□ (宋)苏 轼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①。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此留意之祸也。

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本文有删节)

【注】 ①锻炼:打铁。

2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虽尤物不足以为病  病:祸害

B.然去而不复念也    去:归去

C.常与寒士角     角:较量

D.以蓄其所有     蓄:收藏

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3分)

A.皆以儿戏害其国几以捕系死   B.轻死生而重于画不患贫而患不安

C.然为人取去君为我呼入    D.譬之烟云之过眼不知东方之既白

2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

B.凶其身

C.吾薄富贵而厚于书

D.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构思极具特色。作为记文,作者不从宝绘堂的建筑、景物着眼,而先以论点开篇,直到文末才交代为宝绘堂作记之事,可谓别开生面。

B.本文层次清晰,论证严密。先讲道理,再引历史人物正反论证,后又以个人经历佐证,紧扣可“寓意于物”而不可“留意于物”这个中心展开论述。

C.本文以散句为主,兼用对偶、排比句式,整散交错,颇具气势;而比喻、用典等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言简意赅,文采斐然。

D.本文用老子之言,说明五色、五音、五味、田猎等可使人得到感官上的享受,但不能沉溺其中。圣人并未废此四者,也未“发狂”,就是这个道理。

2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卷(九)

1.D D.这个字读“ɡānɡ”,是“用两手举”的意思。

2.D A.而,前者为连词,表承接;后者为连词,表转折。B.之,前者为结构助词,的;后者为代词,代辟阳侯。C.为,前者为动词,做;后者为介词,替。D.以,两者均为连词,因为。

3.D D.是厉王称孝文帝为“大兄”。

4.【答案】 (1)狱吏抱着厉王送到皇上面前,皇上后悔莫及,让吕后抚养他,并在真定县安葬了厉王的母亲。

(2)吕后封吕家亲戚为王,意欲夺取刘氏天下,辟阳侯不挺身抗争,这是第三桩罪。

【参考译文】

淮南厉王刘长,是汉高祖的小儿子,他母亲本是前赵王张敖的嫔妃。高祖八年,(皇上)从东垣县经过赵国,赵王把厉王的母亲献给他。她受到皇上宠幸,有了身孕。赵王张敖不敢让她住在宫内,为她修建外宫让她居住。等到赵相贯高等人在柏人县谋弑高祖的事情被朝廷发觉,汉廷将赵王也一并逮捕论罪,把他的母亲、兄弟和嫔妃都收捕起来,囚禁在河内郡官府。厉王的母亲也被囚禁,(她)对狱吏说:“我受到皇上宠幸,已有身孕。”狱吏禀报给了皇上,皇上正在恼怒赵王,没有理会厉王母亲的申诉。厉王母亲的弟弟赵兼通过辟阳侯向吕后进言请她说情,吕后心怀妒忌,不肯向皇上进言求情,辟阳侯便不再尽力相劝。等到厉王的母亲生下厉王后,心中怨恨就自杀了。狱吏抱着厉王送到皇上面前,皇上后悔莫及,让吕后抚养他,并在真定县安葬了厉王的母亲。真定是厉王母亲的故乡,她的祖辈都居住在那里。

高祖十一年七月,淮南王黥布谋反,皇上立儿子刘长为淮南王,让他掌管昔日黥布领属的封地,共有四个郡。皇上亲自率军出征,剿灭了黥布,厉王于是即位为淮南王。厉王自幼丧母,一直依附吕后长大,因此孝惠帝和吕后当政时期他有幸免遭祸害。但是,他心中一直怨恨辟阳侯而不敢表露出来。到孝文帝刚即位时,淮南王自认为与皇上关系最亲,便傲慢不恭,多次不遵汉法。皇上因为念及手足亲情,时常宽容赦免他的过失。孝文帝三年,淮南王来朝见天子,行为更加放纵专横。他跟随皇上到御苑打猎,和皇上同乘一辆车驾,还常常称呼皇上为“大哥”。厉王有才智和勇力,能奋力举起重鼎,于是前往辟阳侯府上求见。辟阳侯出来见他,他便取出藏在袖中的铁椎捶击辟阳侯,又命随从魏敬杀死了他。事后厉王驰马奔至宫中,袒露上身向皇上谢罪道:“我母亲本不该因赵国谋反事获罪,那时辟阳侯若肯竭力相救就能得到吕后的帮助,但他不力争,这是第一桩罪;赵王如意母子无罪,吕后杀害了他们,而辟阳侯不尽力劝阻,这是第二桩罪;吕后封吕家亲戚为王,意欲夺取刘氏天下,辟阳侯不挺身抗争,这是第三桩罪。我现在替天下人杀死危害社稷的奸臣辟阳侯,为母亲报了仇,特来朝中请罪。”皇上哀悯厉王的心愿,出于手足亲情,不予治罪,赦免了他。这一时期,薄太后和太子以及列位大臣都惧怕厉王,因此厉王返国后更加骄纵放肆,不依朝廷法令行事,出入宫中皆号令警戒清道,还称自己发布的命令为“制”,另搞一套法令,一切模仿天子的声威。

孝文帝六年,厉王让但等七十个男子和棘蒲侯柴武之子柴奇商议,策划用四十辆大马车在谷口县谋反,并派人出使闽越、匈奴。事情被发觉,朝廷治罪谋反者,派使臣召淮南王入京。

5.D D.寡要:不得要领。

6.B A.前者表承接,后者表转折。B.都是动词,到。C.前者做介词,可译为“向”;后者做介词,可译为“由于”。D.前者为人称代词,他;后者为兼词,于之,在那里。

7.D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题干上所说的“汉士择所从”,有两层意思:其一,陈述对象应为要依附他人的“汉士”;其二,这些“汉士”是主动选择跟随的主子。据此不难分析出:句①的陈述对象是“袁绍”,他不是“汉士”;句②中陈留太守张邈本来就跟曹操亲近友好,也不属于“择所从”;句⑥说的是孙策答应吕范的请求,陈述对象不是“汉士”。③④⑤三项则分别讲郭嘉、赵俨、吕范这些汉士择所从的情况,符合题意。

8.A A项中“汉朝自从平定黄巾之乱以后”一句误解了原文中“中平”一词的意思。原文是“汉自中平黄巾之乱”,“中平”是汉灵帝中平年间的意思。

9.【答案】 (1)郡中士人高柔却认为张邈必然会乘机反叛,打算带领家乡人躲避一下。众人都认为曹、张二人关系很亲密,不同意他的看法。

(2)我们之所以一同来荆州,是因为想保全自己等待时机而已。你若表现才能不停止,就和我们不是一类人。

(3)譬如同坐一条船过海,一件事没做好,就可能翻船,同时受害,这也是为我吕范考虑,不只是为将军考虑啊!

【参考译文】

汉朝自灵帝中平年间爆发黄巾之乱,天下动荡不宁,士大夫都在选择跟随的对象,以此作为保全自己、避免祸害的长远大计,但是如果本人不是真正的豪杰之士,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荀彧年少时,认为颍川是战乱之地,他劝家乡人赶紧避难,家乡人多因怀乡不能离开。荀彧独自率领他的宗族前往冀州,当时占据冀州的袁绍用上等宾客的礼遇待他。但荀彧思量袁绍此人终究不会成就大业,就离开袁绍去跟随曹操。那些留在颍川的家乡人,大多数为强贼乱军所杀。

袁绍派遣使者迎接汝南地区的士大夫。和洽独自去了荆州,刘表用上等宾客之礼待他。和洽对人说:“我之所以不跟从袁本初(袁绍字本初),是因为要避开争战之地。昏世之主(刘表),不能过分亲近,久留不走,邪恶就会兴起。”于是南往武陵,那些留在荆州的,大多数被刘表杀害。

曹操为兖州牧,陈留太守张邈与他亲密友善。郡中士人高柔却认为张邈必然会乘机反叛,打算带领家乡人躲避一下。众人都认为曹、张二人很亲密,不同意他的看法。高柔把全家都迁到河北,张邈果然叛变曹操。

郭嘉初次见袁绍,对袁绍的谋臣辛评等人说道:“明智的人将会慎重地衡量他的主人,袁公头绪很多,但不得要领,好为谋略,但不果断,这样的人难于与他共渡大难,我要再次行动,另找新主人,你们怎么不走呢?”辛评等人说:“袁氏在当今天下是最强大的,离开他往哪儿去呢?”郭嘉不再说话,离开袁绍,去依附曹操。曹操召见他,与他谈论天下大事。郭嘉出门后说:“这才真正是我的主子。”

杜袭、赵俨、繁钦因躲避战乱到了荆州,繁钦在刘表面前多次显露奇才。杜袭说:“我们之所以一同来荆州,是因为想保全自己等待时机而已。你若表现才能不停止,就和我们不是一类人。”到汉献帝立都许昌,赵俨说:“镇东将军曹操一定能够拯救华夏,我知道归顺谁了。”于是投奔了曹操。

河间人邢颙在无终(避难),听说曹操平定了冀州,对田畴说:“听说曹公法令严明,百姓已经厌恶战乱了,乱到极点就会平定,我请求先去投靠他。”于是收拾行装回到家乡。田畴说:“邢颙,是天下士人中的先觉者。”

孙策平定丹阳后,吕范请求暂时让他兼任丹阳的都督。孙策说:“子衡(吕范字子衡)已有了大批人马,哪能再让您屈任小职位呢?”吕范说:“我现在舍弃故土而投靠您的原因,是要拯济时世,譬如同坐一条船过海,一件事没做好,就可能翻船,同时受害。这也是为我吕范考虑,不完全只是为将军考虑啊!”孙策依从了他。周瑜听说了孙策的声誉,便与他推诚相结友好。等到孙策死了,孙权即位,周瑜认为孙权是可以与之共同成就大业的人,就一心为他服务了。诸葛亮在襄阳时,刘表不能够起用他。一见到刘备,就毫不迟疑地为刘备服务。这些人都有如此的卓识远见,怎么会在乱世中遭受困厄呢?

10.B B.辞:借口。

11.C C.均为代词,代事情。A.介词,被;动词,称为。B.代词,用于时间词之后,“……的时候”;代词,“……的人”。D.介词,因为;副词,趁机。

12.B 句①说的是杨士奇在皇帝面前的表现;句⑤只是描述杨士奇拜谢皇上;句⑥说的是君臣同心治国。根据排除法,即可得出答案。

13.C C.受到降一级官职处罚的是大理卿虞谦。

14.【答案】 (1)朝廷选择贤能的人授予官职,却让他们养马,这是以牲畜为贵,以士人为贱(的做法),拿什么向天下和后世交代呢?

(2)皇帝因为各地屡遭水旱灾害,召杨士奇讨论下令宽免体恤百姓,免除遭受灾害地区的租税和养官马亏欠的钱额(的事)。

(3)杨士奇又请求安抚逃亡的百姓,查处贪官污吏,推举有文才和学识、精通武艺而又勇敢的人,让被判死罪的人的子孙都可以做官。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