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06-24
17【解析】 据材料可知李大钊反对君主专制,倡导民主共和。【答案】 B
18【解析】 康有为为减少变法阻力,借用在中国影响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宣传变法。激进民主主义者为了彻底批判封建制度,矛头直指封建制度的核心儒家思想。二者说明的共同问题是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影响大。【答案】 B
19【解析】 毛泽东的这段话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中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对中国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偏颇。【答案】 B
20【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新文化运动。要求从不同角度认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答案】 A
21【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发展的掌握与理解。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先进的知识分子都竭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答案】 C
22【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析能力。从材料中“登高一呼群山应”、“首传真”可知是说李大钊有首创之功的事件,只有B项符合,C项与史实不符,《文学革命论》是陈独秀的著作。【答案】 B
23【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故A项表述错误。【答案】 A
24【解析】 解答本题要紧扣“客观”方面分析,A、C两项是主观方面,D项是其实践结果。【答案】 B
25【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状况。《共产党宣言》诞生是在1848年,《青年杂志》更名为《新青年》是在1915年,《变法通议》宣传的是维新变法思想。
【答案】 A
26【解析】 第(1)问,材料开头点明主旨“强中国”。第(2)问用阶级分析法,从政治和文化角度分析。第(3)问,材料二中“西方技艺,都是不值一提的末枝小节”说明从内容上否定,材料三中开头“没有引导中华文化成功地进行转型”说明从文化转型上否定。第(4)问是开放性题目,把握住关键点在于走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
【答案】 (1)目的:实现国家富强。(2分)
(2)主张:从政治的角度看,指维护封建制度;从文化的角度看,指固守传统文化。(4分)
(3)角度:材料二:从改革内容是否有效(或是否触及根本)的角度;材料三:从改革作用能否促进社会(文化)转型的角度。(6分)
(4)启示: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中国应坚持走自己的现代化发展道路。(2分)
27【解析】 本题以我国近代主要政治派别的思想主张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近代思想发展历程的掌握与理解。第(1)问较简单,通过分析所给三段材料反映的内容,可判断其派别及主张。第(2)问通过对比以上三个派别的不同主张,可以看出这三个派别正好折射了我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其突出特点就是由学“器物”到学“制度”不断地深入。
【答案】 (1)材料一是开眼看世界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学习西方长处,“师夷长技以制夷”。材料二是洋务派。以巩固封建统治为目的,主张改变具体规章制度、生产方式和技术。材料三是维新派。主张在保留君主的前提下,兴民权,行宪政。(15分)
(2)西学东渐,学习西方由学“器物”到学“制度”不断深入。(3分)
28【解析】 本题考查20世纪初中国近代思想变化的相关内容。第(1)问的回答需要注意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所给的有效信息,总结变化的原因;第(2)问特点的概括要紧密结合材料,然后分析所体现的时代精神;第(3)问要全面分析材料,从而得出答案。
【答案】 (1)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有名无实),使他们认识到,以旧国民、旧心理驾驭新制度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必须通过思想启蒙改造国人意识,培育新的国民,为社会变革奠定基础。(6分)
(2)“新”在成为自主的、进步的、务实的、开放的、勇于进取和科学精神的新青年。集中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5分)
(3)粱启超提出要建立新国家必须先培植新国民,突出了国民素质与国家兴衰、社会进步之间的重要关联;陈独秀继承发展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具体目标锁定在“新青年”上,更符合实际。(7分)
以上就是精品学习网高中频道为您整理的人教版2014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分析,欢迎大家进入高中频道了解2014年最新的信息,帮助同学们学业有成!
相关推荐
标签:高二历史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