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3-12-12
中国乡村地理学研究思考
《中国农业与乡村地理研究进展与展望》一文在综述国内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服务地方决策需要,提出了未来中国农业与乡村地理创新研究的9个方向:①城乡发展转型过程、格局、机制与资源环境效应;②乡村地域系统的要素组织、结构演化、功能识别、情景模拟及其地域类型分异与机制;③转型期乡村系统功能多样性评判;④区域农业地域类型形成机理、农业现代化、农户专业组织与区域农业新格局;⑤农村要素非农化过程、格局及其效应;⑥城乡关系的理论解析、互动机制、格局分析及其空间优化重构;⑦农村发展的主导人文要素诊断、要素作用机理、动力机制与农村生产力提升、竞争力培育;⑧新农村建设地域类型、主导模式、体制机制变革与制度创新;⑨可持续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长远战略及保障体系[2]。在此基础上,结合国际上乡村地理学的最新研究进展[94-96],联系中国乡村转型发展进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1],提出未来中国乡村地理学研究需重点关注的5个方向,作为上述9个研究方向的部分深化或补充。(1)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包括粮食安全以及全球农产品贸易格局变化的相关评判与讨论,国家及地方粮食生产体系与格局的批判性检验与重新设计;审视开采新矿产和兴建如风能和太阳能电站等可再生能源设施对当地乡村的社会、环境以及政治方面的影响;为农业系统生产能力、乡村景观、文化以及社会结构的调整而开发水资源所带来的环境压力与影响;为保障粮食生产、国家经济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对土地资源利用的规划调整与相关制度的重新设计。(2)乡村社区对环境不确定性的顺应能力。包括气候变化对乡村地区的潜在影响,以及研究乡村社区对洪水、火灾、干旱、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事件的适应能力、检验经济系统的恢复能力以及探究有利于环境可持续性的激进的目的社区(intentionalcommunities)建设和相关发展项目。(3)与乡村空间相关的城乡人口迁移带来的挑战。包括城乡快速转型发展背景下发生在乡村空间中的从乡村到城市、从城市到乡村和从乡村到乡村的人口迁徙,以及发生在乡村接壤地区的非规律性人口迁徙;不同人口迁移模式下乡村发展要素的重新配置与高效利用;乡村智力资源流失、乡村人口老弱化与新农村建设主体缺位等问题及防范对策的研究。(4)乡村经济发展新战略的分析评判。包括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生态退耕到生态旅游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支付等一系列资源环境管理问题,自然资源的商品化及相应管理结构框架与管理技巧的引入,这些都需要在市场体制中涉及乡村参与者来管理相关资源。(5)国家对乡村社会经济干预程度的重新勾画。包括对新农村建设、国家对农业的支持(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农产品保护价收购等)、退耕还林、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撤村并镇、乡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调整配置与市场化等国家对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干预政策及其操作模式进行重新审视并提出完善对策,成本高昂的乡村公共服务潜在的可合理化能力与途径分析,乡村抗议(ruralprotest)的缓解机制,经济紧缩背景下的乡村社区保护与发展等,这些都需要经验研究和批判性的政策分析。
乡镇地理学进展及启发就为朋友们整理到此,希望可以帮到朋友们!
相关推荐:浅析地理美育的作用与渗透
标签:地理学论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