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wangha
2013-12-12
广大朋友们,关于“国内教导的地理问题探讨”是由精品学习网论文频道小编特别编辑整理的,相信对需要各式各样的论文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人类的各种实践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构成了一对矛盾,一方面,自然地理环境条件限制和制约着人类的实践活动;另一方面,人类的生存意志和主观能动性促使人类力图摆脱这种限制,去改造和征服自然,获得解放与自由。当然,这只是“人—地”矛盾的斗争性的一面。马克思主义矛盾论告诉我们:“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两种相反而又相成的基本关系或基本属性。”[5]因此,“人—地”关系还有统一性的一面。于是,关于“人—地”关系,就有两大理论。其一是人地和谐论。这是当今人文地理学界占据主导地位的理论,强调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等。但该理论是不完备的,因为它仅反映了“人—地”矛盾中的同一性,没有反映其斗争性的一面。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究竟有多大的制约与限制作用?是决定性的?还是非决定性的?人类能否最终摆脱自然物质条件的限制,获得解放与自由?在这方面,地理环境决定论与文化决定论都是片面的、机械的。其中,地理环境决定论是一种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而文化决定论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错误在于没有注意到人地矛盾斗争性的历史属性和历史发展过程。其二是马克思主义人地关系论。我们是唯物主义者,根据“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属于“物质”的范畴,而人类实践活动属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范畴,属于人的“意识”的物化活动的范畴,因此,我们首先必须承认,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实践活动包括人类的教育活动在内,都具有决定作用。但是,我们不能机械、静止地看待这一问题。我们必须看到人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观能动作用;而且人类的主观能动作用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某一角度来说,就是人类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制约之下,不甘心,不屈服,积极进取,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摆脱客观物质条件对人的制约、束缚,追求解放与自由的历史。因此,历史地看,越是在古代,历史越久远,人类改造与征服自然地理环境的能力越小,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实践活动的制约作用越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改造与征服自然地理环境的能力越来越强,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决定作用在日益减小。但是绝对不会减小到零。“物质决定意识”的第一原理决定了人类不可能从根本上最终摆脱自然物质环境的制约。如果人类不顾及这一原理,而强求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最终必然遭到自然的惩罚。例如,如果在冬天进行游泳教育,在南方进行滑雪教育,在汉语区进行英语教育等,因为违背了自然地理或文化地理规律,就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正是在此意义上,人们提出了人地和谐论和生态主义。当然,人地和谐论也是马克思主义人地关系论的一部分。需要注意的是,自然地理环境对包括教育在内的人类实践活动的决定作用,往往不是直接的,更多的是通过制约和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与思想意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而间接地进行的。
教育地理学之“地理”概念广义的地理包括自然地理、经济地理、人文地理等,狭义的地理仅指自然地理。这里所称“教育地理学”之“地理”主要指狭义的地理,即自然地理。因为如果把经济地理、人文地理全部考虑进去,问题将变得异常复杂。“自然地理”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一般包括地理位置(海陆位置、海拔高度、纬度与经度位置)、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植被、降水等要素。不同要素的组合,就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地理区。我国的自然地理区划一般包括三个级别,即一级区划,包括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二级区划,包括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内蒙古、西北、青藏共七个自然地区;三级区划,包括35个自然副区。其实,自然地理还有一个区划维度一直没有得到人们的注意。那就是自然地理被人类活动所影响与改造的程度,被人化、文明化的程度。这是人文地理学尤应重视的一个区划维度。从该维度来看,我国的自然地理区划可以划分为(一级区划):城市地理、城镇地理、农业发达地理(东中部平原、沿海、城郊等)、农业发展中地理、农业欠发达地理(西部山区)、牧区地理、工业地理(工矿开采区地理)等等。因为从这个维度来划分自然地理区,更能够直接反映人类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作用关系。教育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教育地理学研究的是人类的教育活动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教育活动的空间结构与地域分布规律。具体地说,教育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自然地理环境对教育活动的制约与影响。包括两个方面:①自然地理环境对教育活动性质的制约与影响。一定地理环境中的教育活动,在教育价值观、教育目的观、课程设置、教育教学组织方式、教育教学活动过程、教育活动场地(校舍建筑与设施)、教育生活(师生在学校的衣食住行)等方面,都深受该地理环境的制约与影响,被不同程度地打上该地的地方烙印。②自然地理环境对教育发展水平、发达程度的制约和影响。这种制约既有直接的,也有通过制约政治、经济、文化等而间接制约教育活动的方式。其结果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教育,在发展水平、发达程度上存在比较显著的差异。2.在特定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下,人类在教育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情况,教育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适应与超越情况。它包括:①教育活动性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适应与超越;②教育发展水平对自然地理环境的适应与超越情况。③教育活动的地理分布规律。④教育地理区划,教育景观研究。⑤其他,如教育(学校)布局、各教育地理区的教育发展规划、教育与季节气候的关系,等等[6]。
标签:地理学论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