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有关加快高校邓小平理论课教育技术手段的改革

2013-01-09

 【编者按】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精品学习网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有关加快高校邓小平理论课教育技术手段的改革

论文摘要:目前,我国高等院校邓小平理论课教育的技术手段不符合素质教育的真正要求,必须改革。高等院校邓小平理论课教育技术手段的改革,是在新世纪加强邓小平理论教育、进一步促进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的必然要求,其改革方向是把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教学之中。

论文关键词:现状;素质教育;“三进”工作;多媒体CAI

一、改革我国高等院校邓小平理论课教育技术手段的原因

目前,我国多数高等院校在邓小平理论课的教学中,使用的教育技术手段一般都相对落后,基本现状是教学中给学生播放一些教学录像片,比如:娜小平》、《改革开放20年》、《中国之路》等。应该说,这些教学录像片,是从不同角度反映了邓小平理论的产生、发展、运用及伟大成就,它联系了我国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实际,联系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联系了国际实际,反映出邓小平理论是对我国和国外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结果,是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建议新鲜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结果,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国际环境和时代特征进行科学分析的结果。通过播放教学录像片,使学生看到了邓小平理论在我国成功的实践过程,对学生全面系统地把握邓小平理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我们在看到播放教学录像片这一教育技术手段对教学的积极作用的同时,还应该认识到,这一教育技术手段还有许多不足之外,表现在学生在观看录像的过程中,不能自由选择观看的内容,中途也不便于提问及与老师、同学进行沟通,是被动接受录像的信息,带有灌输的性质。而且,常常出现学生想看的内容看不到,不想看的内容却要看的情况,一些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使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这些情况表明,我国多数高等院校邓小平理论课的教育技术手段还未跟上我国教育思想观念的发展进程,不符合我们越来越提倡的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知道,20世纪,我国教育思想观念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过去,我们讲传授知识,后来,我们讲培养能力,特别是50、60年代,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再往后发展,除了讲传播知识、培养能力以外,还有一个提高素质的问题,这使我们的教育思想观念往前迈了一大步。可以说,推进素质教育,是20世纪后半段我国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突破,也是20世纪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战线的一件大事。我国在制定“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时,就提出了加强素质教育的思想。我们对大学生实施的素质教育,包含着四个方面的素质,即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我们对素质教育思想的理解也进一步深化,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或者说创造思维能力,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所谓创造思维能力,包括敏锐力、流畅力、变通力、独创力和精进力等几个方面。创造思维能力包含了主体活动的主动性、灵活性、超前性等特点,而要培养大学生具备这些思维特点,我们的教育技术手段必须改革,邓小平理论课也不例外。

我们强调要加快我国高等院校邓小平理论课教育技术手段的改革,还因为它是在新世纪加强邓小平理论的教育、进一步推进邓小平理论“三进”(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的必然要求。

具体说来,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所带来的各种各样的变化和发展,既让大学生看到了邓小平理论在我国的成功实践,也让大学生看到了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新事物、新的社会现象,在这些新事物、新的社会现象中,大部分是大学生所认可的、赞同的,而有一些则是大学生所不理解的、怀疑的,甚至憎恨的,大学生往往对此有许多疑问,进而对邓小平理论的某些内容也不能完全理解,对此,他们希望能得到正确的解释和回答,而这样的工作,最主要的就是要由我们的邓小平理论课教师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