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诠释学中的历史主义之争

2013-03-14

一种历史主义,这便是说,一种传统的科学化,在它追寻关于文本客观的﹑正确的事实表述中必

须追问文本的效用;它使传统客观化且由此而剥夺了其权利;它只能把意见的多样性带入经验

中,而非真理中。相反地,E.D.赫施在认识的相对主义意义上,辨识出加达默尔的某种可疑的历

史主义。因为如同加达默尔所说,理解实质上「一直都是不同地理解」,这对赫施来说,乃是指

正确理解的理念必须被放弃,而这便意味着认识或诠释的一种历史的相对主义。

海德格尔学派的哲学诠释学因此转变为反对作为历史客观主义的历史主义,且遭致了作为历

史相对主义的历史主义之指责。而其对立派别,如贝蒂及赫施之更表现为一种语意学的或方法论

的诠释学,则转变成反对作为认识的相对主义之历史主义,且被批评为「依附于一种作为客观主

义之已陈旧的历史主义」。第一种诠释学使我们强烈地回想起自身的历史限制性,想起了诠释的

历史脉络﹐但是第二种诠释学却没有遗忘被诠释物的历史条件。前一种诠释学涉及我们的历史性

存有,而后一种诠释学则涉及我们的历史知识。在这场争论中双方指责的并非只是历史主义,还

有主观主义。对于加达默尔而言,这种较早的历史主义是主观主义的,因为这种历史主义从规范

的文本中做出主观的意见表态,而且使理解从型范的 (masgebliche) 传统转向移情(Einfü

hlung) 与同气质性 (Kongenialit?t) 的事物上,因此暴露出其主观性之传统。但是对于赫施和

贝蒂而言,那由海德格尔所启迪的诠释学也是主观主义的,因为它放弃了正确理解的目标﹐且将

每一种方法弃于不顾﹐从而打开了对于诠释之随意性的大门。此中显示,双方均被导向一种根本

不同的真理概念:加达默尔被导向一种真理的准存有论概念(在诠释中,事情之存在于言谈中的本

质应该被阐明),而贝蒂和赫施则被导向符应性概念 (Korrespondenzbegriff) (诠释应该符合于

文本的表述)。后者在此是有意识的衔接上施莱尔玛赫与柏克 (Boeckh) 的诠释学,而加达默尔则

明显的与他们有距离。现在已经清楚了:在我们的分析中,那涉及传统的、历史的学者文化之争

论仍然持续,此争论在我们世纪的二十年代已达到了一个最初的高潮就是在辩证神学17的反历史

革命和在青年海德格尔的批判中。去简短地回忆一下这场以历史主义争执为核心的争论,乃是有

益的。

众所周知,于十九世纪末叶在尼采,但不只是在他那儿出现了对于异常地、历史地起作用的

精神科学的一种不安感,人们不久便普遍地称这种历史知识的过度负荷为「历史主义」。R.欧以

根谈及「对那种使人的一半生活陷入麻痹的历史主义之忿怒」;而 E.托以渠也相当类似地谈到作

为历史相对主义的历史主义,因为历史主义产生了「疲惫和自大的显著现象」,产生了「对于当

代而言之历史的全体世界知识以及令人起疑的非创发性 (Unproduktivit?t) 两者之疲劳印象」

18。人们确信应当去拥有许多的、真的是许多许多的历史知识,而且必须丢掉那些急需去知道的

东西。作为客观主义与相对主义的历史主义似乎把精神科学及文化均带入荒漠并引起混乱。

谈论这种观察方式的根据和理由,在某种事情上是可能的19;我认为这个例子就是提示,即︰实

践哲学和唯物的历史哲学在德国几乎是同时崩溃的这段时间中,出现了这样的指责。对于历史知

识之构造和在此知识中的导向而言,如今首先是民族国家提供了例子,因此我们发现在民族的或

民族主义的思考中并没有历史主义的指责。对于诠释学而言更重要的是哲学的回答,它寻求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