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论北朝散文之特征

2013-03-14

【编者按】:广义的“历史学”是对“史”进行同时合训而产生的“史有二义”的统一体,精品学习网为您提供历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历史学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写作中的难题。

[摘要]本文提出北朝散文的总体特征,并侧重于其表现及其成因两个方面加以探讨。北朝散文与南朝散文相比,有着自己鲜明的总体特征。概括说来,有两个方面:第一,质朴刚健的艺术风格;第二,以政治功利为中心的实用性。这两大特征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

[关键词] 北朝散文;质朴刚健;实用性

关于北朝散文的特征,一些文学史家对之虽有概括,但他们的观点基本上都脱胎于唐代魏征的说法,而且对形成这一特征的原因和表现缺乏探讨。本文提出北朝散文的总体特征,并侧重于其表现及其成因两个方面加以讨论。北朝散文与南朝散文相比,有着自己鲜明的总体特征。概括说来,有两个方面:第一,质朴刚健的艺术风格;第二,以政治功利为中心的实用性。

一、质朴刚健的艺术风格

关于北朝散文的文风,最早加以明确概括的是唐初的魏征。他比较南北朝文学最繁荣时期的南北文风差异曰:“暨永明、天监之际,太和、天保之间,洛阳、江左,文雅尤盛。于时作者,济阳江淹、吴郡沈约、乐安任昉、济阴温子昇、河间邢子才、钜鹿魏伯起等,并学穷书圃,思极人文,缛彩郁于云霞,逸响振于金石。……然彼此好尚,互有异同。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1]魏征指出了这一时期北朝文学具有“词义贞刚,重乎气质”的特征,也就是质朴刚健的风格特色,这也适用于整个北朝散文。

今天的许多研究者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如郭预衡在《中国散文史》中得出结论说:“从散文来看,北朝尚质,亦甚明显,贞刚之气,时有可观。”[2]谭家健在《中国古代散文史稿》中对比南北散文风格之异时说:“北朝文章以散体为主,求实、尚质,风格刚健清新;与南朝文章崇骈、尚文,风格柔和绮靡有明显区别。”[3]王钟陵先生比较南北朝文学的优长说:“文学艺术的发展中往往存在着这样的情况:一个落后的民族的许多创作,往往并非一个远为先进的民族所能及得上。南朝在刻画描写、声律对偶等方面的精致,无疑是艺术上的进步,北朝文学在这方面远不及南朝,但它质朴浑厚的气韵又远超于这些小巧的精致之上。”[4]无疑,王先生实际上肯定了北朝质朴浑厚的文风。

在北魏前期的一百年里,散文基本处于沉寂状态,散文语言总体说来质木少文,甚至谈不上文采。直到孝文帝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改革以后,帝王好尚文学,文士们向南朝学习创作技巧,追求审美化,散文发展才获得转机,但直到孝明帝时才出现“综采繁缛”之文。但北朝散文的文采、声律等形式,与南朝的精美化、雕琢化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西魏时期和隋初的散文,由于西魏宇文泰、隋朝杨坚改革浮华文风,凿雕为朴,导致这两个阶段的文风重返质朴,艺术性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弱。就是在东魏北齐时期,在散文创作技巧上虽与南朝不相上下,但还比不上南朝文的精巧流转。因此,王锺陵先生指出:“南朝文风在讲究文字之美上是远超于北朝了。”[5]

质朴刚健也表现在创作构思等技巧上,就拿赋作为例:“抒情言志较少依傍外物,而是直抒胸臆,在十六国和北朝赋中表现尤为显著……这是北朝文风直质朴实的表现,也反映了北朝赋的总体艺术水平不高。”[6]曹道衡指出:“北朝文人……在作品中往往能直率地表露自己的观点,很少使用隐晦曲折的手法。”[7]曹氏所论也是再说明北朝散文质朴刚健的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