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秦桦林.释“?”“?” [J/OL].简帛研究网,2004-08-17.
[24]季旭升.《上博三·周易》简23“何天之逵”说[J/OL].简帛研究网,2004-04-19.
[25]廖名春.楚简《周易·颐》卦试释[J/OL].孔子2000网清华大学简帛研究专栏,2004-04-16.
[26]孟蓬生.上博竹书(三)字词考释[J/OL].简帛研究网,2004-04-26.
[27]苏建洲.试论《上博(三)·周易》的“融”及相关的几个字[J/OL].简帛研究网,2004-05-08.
[28]季旭升.上博三周易简26“钦其腓”说[J/OL].简帛研究网,2004-05-16.
[29]杨泽生.竹书《周易》札记一则[J/OL].简帛研究网,2004-04-24.
[30]刘大钧.今、帛、竹书《周易》疑难卦爻辞及其今、古文辨析(二)[J].周易研究,2004,(6).
[31]徐在国.上博竹书(三)札记二则[J/OL].简帛研究网,2004-04-26.
[32]杨泽生.竹书《周易》札记(四则)[J/OL].简帛研究网,2004-05-08.
[33]刘保贞.从今、帛、竹书对比解《易经》“亨”字[J].周易研究,2004(6).
简44“汬浴(谷)矤(射)?(鲋)”。“?”,原释者谓字待考(第197页)[1]。今本作“鲋”。
徐在国先生同意字形的隶定,并指出字不见于后世字书,疑是“冡”字异体。“冡”字异体可从“丰”声。冡,后世多作“蒙”。蒙、霧二字古通。又鲋、務二字古通。故“冡”可从今本读为“鲋”。[31]
简49“?(厉)同(痛)心”。原释“同”,读为“痛”(第202页)[1]。今帛本均作“薰”。
徐在国先生释作“?”,读若沇。可读为“薰”。[3]杨泽生先生同意徐说,并指出此字为“?”字繁体而非“同”字简体。[32]黄锡全先生认为原字形比“同”少一横,比“?”又多一横。他认为可能是“冋”字,冋与薰声母相近。薰,指火焰上出,炯,也指火光。[14]
简50“酓(饮)?(食)??(衎衎)”。“?”,原释者谓字待考(第204页)[1]。今本作“衎”,帛书本作“衍”。
陈伟先生隶为“?”字,读为“侃”。“侃”与“衍”都是元部字,与“衎”字更是溪纽双声、元部叠韵,都可通。[17]
简55“?(涣)丌(其)血,欲易出”。原释“欲”字(第210页)[1],今帛本均作“去”。
陈伟先生释作“?”,读为“去”[17]。季旭升、陈斯鹏先生等均同此说。
简58“?(曳)丌(其)轮”。“?”,原释者谓字待考(第214页)[1]。
何琳仪、程燕先生指出,原篆有残缺,拟恢复此字左从“爿”,则此字可与三体石经“逸”之古文吻合。“曳”“逸”双声韵近。[7]
今本“亨”字,在残存的楚竹书《周易》中除《随》卦上六爻辞作“亯”外,其余均作“卿”。刘大钧先生指出,今本“亨”字凡作“亨通”义解者,帛本作“亨”,竹书本作“卿”;今本作“享祀”义解者,帛本作“芳”,竹书本作“亯”。(第8页)[15]“亨”字在《周易》卦爻辞中习见,注家一般释作亨通,通顺之意。而刘保贞先生认为,作此解则很多卦爻辞解不通。他通过列表比较帛书与竹书本相应所作之字,指出亨除含有享献(包括享祀和致贡)之义外,还有宴飨之义。注家训亨为通,乃是用引申义,其本义是指宴饗,即通过宴饗来沟通人与人、人与神之间的联系。元亨是指大宴饗,小亨是指小宴饗。关于“卿”字,刘保贞先生据杨宽先生“在金文中‘鄉’和‘卿’的写法无区别,本是一字”的说法,认为隶作“卿”不确切,当作“鄉”。竹书本用的是本字。鄉,即饗,宴饗义也。(第17-21页)[33]
[参考文献]
[1]马承源.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2]廖名春.楚简《周易》校释记(一)[J].周易研究,2004,(3).
[3]徐在国.上博竹书(三)《周易》释文补正[J/OL].简帛研究网,2004-04-24.
[4]李锐.读竹书《周易》札记[J/OL].孔子2000网清华大学简帛研究专栏,2004-04-18.
[5]季旭升.《上博三·周易》“需”卦说[J/OL].简帛研究网,2004-05-03.
[6]陈斯鹏.楚简《周易》初读记[J/OL].孔子2000网清华大学简帛研究专栏,2004-04-25.
[7]何琳仪,程燕.沪简《周易》选释[J/OL].简帛研究网,2004-05-16.
[8]赵秋成.上博楚竹《易》第二简“?”卦卦名释[J/OL].简帛研究网,2004-09-10.
[9]黄锡全.读上博《战国楚竹书(三)》札记六则[J/OL].简帛研究网,2004-04-29.
[10]杨泽生.上博竹书第三册零释[J/OL].简帛研究网,2004-04-29.
下一篇:刘承干与南浔嘉业堂藏书楼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