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议沪简二册选释

2013-01-18

“△”,左从“巿”,右从“攵”,可读“末”。《仪礼·士丧礼》“赬末”,注“今文末为旆也”。是其佐证。简文“俾△”,当读“卑末”,指出身地位低下者。《后汉书·栾巴传》“兴立学校,以奖进之,虽干吏卑末,皆课令习读,程式殿最,随能升授。”与简文可以互证。

思返百官而月青(请)之 《容成氏》3

“返”,原篆作

。《考释》释“役”,未知所据。按,简文“返”疑读“反”。《广雅·释诂》三“反,治也。”王念孙删“反”字【13】,似不足据。

 

四向△ 《容成氏》7

△,原篆左从“阜”,右从“禾”,当为“委”之异文。《左传·成公二年》“王使委于三吏。”注“委,属也。”《国语·越语》“委制於吴。”注“委,归也。”

舜於是乎始免艺幵耨菨(锸) 《容成氏》14

“幵”,《考释》误以为“主”之繁文。按,“幵”从二“主”会意,与“主”并非“单复无别”的关系。本简“幵”当读“肩”。《诗·齐风·还》“并驱从两肩兮。”释文“肩,本亦作豣。”《说文》引“肩”作“豣”。《诗·豳风·七月》“献豣于公。”《周礼·大司马》注引“豣”作“肩”。是其佐证。《书·盘庚》下“朕不肩好货。”传“肩,任也。”简文意谓“肩任耨锸”。

△而坐之 《容成氏》14

△,原篆从二“介”,会画分之意。《说文》“介,画也。”这类特殊的“同体会意字”,尚有“易”(中山王方壶)、“各”(信阳简1·01)等,都是战国时期新创的会意字,非常值得注意。简文“△而坐之”,仍读“介而坐之”,犹言“分而坐之”。接读下文“子尧南面,舜北面。”前后貫通,文意符洽。

卉木晋长 《容成氏》16

“晋”,《考释》读“蓁”。按,《说文》“晋,进也。日出而万物进。从日,从臸。《易》曰,明出地上,晋。”

面幹(乾)左鱼右昔(错)△ 《容成氏》24

“左鱼右昔”见《集韵》“左鱼右昔,鱼名。鼻前有骨如斧斤。一说,生子在腹,朝出食,莫还入,” △,原篆右从“髟”,左从“丩”。二者均属幽部,故“丩”似为“髟”之叠加音符。“髟”亦见郭店简《成之闻之》22,但不从“丩”。【14】《文选·潘岳秋兴赋》“斑鬓髟以承弁,”注“《说文》曰,白黑发杂而髟。”简文意谓大禹“面部干裂,头发花白。”

不生之毛 《容成氏》24

“之”,疑读“趾”。简文意谓“腿部不生毛”,典藉也有类似记载,如《庄子·天下》“腓无胈,胫无毛。”《韩非子·五蠹》“股无胈,胫不生毛”。《符子》“首无发,股无毛。”【15】

乃饬飤(食) 《容成氏》28

“饬”,《考释》阙释。按,其右上较为糢糊,右下则明确从“力”。《易·杂》“蛊则饬也。”注“饬,整治也。”《国语·吴语》“周军饬垒。”注“饬,治也。”参照下文,简文大意谓“天下之民安居乐业,於是整治食物,於是树立后稷以为榜样”。

乃立句(后)稷以为左糹右呈 《容成氏》28

“左糹右呈”,《考释》读“盈”。按,“左糹右呈”当读“程”。《诗·小雅·小旻》“匪先民是程。”传“程,法也。”

乃立咎(皋)△以为李(理) 《容成氏》29

△,原篆作

,《考释》隶定为“左吉右土”,殊误。按:△之笔画清楚,从“土”,从“匋”,乃“陶”之异文。“咎陶”当读“皋陶”。

 

厚△而泊(薄)佥(敛)安(焉) 《容成氏》35

△,原篆作

,上从“害”省,下从“心”。《广韵》“△,快也。”简文“△”,疑读“愒”。“害”与“曷”声系可通,如《书·汤誓》“时日曷丧。”《孟子·梁惠王》上引“曷”作“害”。《书·大诰》“予曷敢不终朕畝。”《汉书·翟方进传》引“曷”作“害”。是其佐证。简文“△”应读“愒”。《说文》“愒,息也。”《诗·小雅·菀柳》“不尚愒焉。”传“愒,息也。”《诗·大雅·民劳》“汔可小愒。”传“愒,息也。”字亦作“憩”。《尔雅·释诂》下“憩,息也。”释文“憩,本或作愒。” 简文大意谓“休养生息而减轻赋敛”。

 

喑聋跛△瘿痗瘘始起 《容成氏》37

△,原篆作

,以黑白相间表示迷惑之意,疑为“幻”之异体。“幻”,《古文四声韵》去声二十二引《古尚书》作

,《六书通》去声十谏引《古尚书》作

,与本简△近似。“幻”通作“眩”。《集韵》“幻,《说文》相诈惑也。古作眩。”《素问·五常政大论》“其动掉眩颠疾。”注:“眩,旋转也。”简文“幻”(眩)应指神经系统的疾病。

 

△三十夷而能之 《容成氏》39

△,原篆左从“矛”,右从“此”。疑“上此下手”之异文。《说文》“上此下手,积也。”至于“能”似读若“柔远能迩”之“能”。

立於中△ 《容成氏》39

△,《考释》不识。按,△上从“宀”,下从“束”。其义待考。

以△四海之内 《容成氏》41

△,《考释》读“批”。按,△从“雨”,“瓜”声。《五音篇海》“△,下也。”有降落之意。简文意谓“汤徵九州之师,以降四方。”

△宗鹿(戮)族 《容成氏》41

△,原篆上从“网”,下从“廾”,是殷周文字中的习见偏旁,参拙文所举之例【16】,疑即字书之“掆”。《集韵》“掆,举也。或作抗、扛。”简文“△宗”读“亢宗”。《左传·昭公元年》“吉不能亢身,焉能亢宗。”注“亢,蔽也。”

而治乱不△ 《容成氏》43

△,《考释》阙释。按,据残存笔画,可补“拳去手”字,在简文中读“倦”。

丰镐郍石邘鹿耆崇密须氏 《容成氏》45——46

“郍”,亦见邢丘所出陶文“郍公”(《文物》1982年7期7页)。又见于典籍,如“郍州”(《水经·漯水》)。检《字汇补》“郍,隐也。”房六切【17】。至于典籍“郍南”(《北史·魏太武帝纪》)、“郍颉”(《北史·于仲文传》)、“郍鄂”(《北史·白兰传》)、“郍邪迦”(《北史·赤土周传》)、“郍蒌”(《魏书·官氏志》)等。其中“郍”可能是“那”的误字。

三军大範 《容成氏》51

“範”,《考释》认为“指合於规矩。”按,“範”指祭祀。《说文》“範,範軷也。”“軷,出将有事於道,必先告其神。立坛四通,树茅以依神为軷,既祭軷轹於牲而行为範。《诗》曰,取羝以軷。”简文特指三军出行前的祭祀。

注 释

【1】 马承源《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2】 石 晓《有A其N句式浅析》,载《松辽学刊》1988年2期。

【3】 陈复华、何九盈《古韵通晓》350页,中国科学出版社,1987年。

【4】 何琳仪《战国文字声系》1241———1242页,中华书局,1998年。

【5】 闻一多《神话与诗》105页,古籍出版社,1957年。

【6】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卷25第2页,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

【7】 王引之《经传释词》66页,岳麓书社,1985年。

【8】 何琳仪《战国文字声系》1349——1350页,中华书局,1998年

【9】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屯部。

【10】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乾部。

【11】高 亨《古字通假会典》852页,齐鲁书社,1989年。

【12】朱起凤《辞通》137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13】王念孙《广雅疏证》95页,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

【14】何琳仪《郭店竹简选释》,《文物研究》12辑,2000年。

【15】引《太平御览》380页,中华书局,1985年。

【16】何琳仪《莒县出土东周铜器铭文汇释》,《文史》12辑,2000年1辑。

【17】何琳仪《古币丛考》(增订本)256——257页,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年。

中文摘要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最近正式出版,包括六部古书,对研究楚文字和古文献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选取其中五十四条文句,考释文字,疏通文意,对原书多有修订和补证。

作者简介 何琳仪(1943生),男,江西九江人,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撰写《战国文字通论》、《战国古文字典》、《古币丛考》等专著八部,论文103篇。

Abstract: In recently , has come out formally. It invoves six ancient books. Thus it is important for us to study ancient chinese characters of chu and ancient documents. This article selects fifty-four sentences from these bambooscripts, explains their characters and helps to understand their meanings. Also it revises and supplement original copy.

Key words: The bambooscripts of chu, , , , , ,

精品学习网 文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