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心理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心理学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浅谈青少年学生厌学心理与矫正策略
据调查,学生流失最根本的原因是厌学,由厌学而旷课、逃学是中小学生特别是职高生中常见的、带有普遍性的不良行为,是学生学习心理障碍中最具危害性的问题。现就学生厌学、辍学问题谈我一孔之见。
一、学生厌学心理的外部表现
学生一旦产生厌学心理,便会毫不掩饰地在行动上充分流露。作为教师,只要我们平时留心观察,就会窥见。其外部表现大致可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放纵主要指学生对学业的放纵。这一方面是由于部分学生学力低下,另一方面他们压根儿也未存心搞好学习。因此,他们上课不认真听讲,东张西望,无精打采,甚至影响他人学习。对于作业敷衍塞责,马马虎虎,或干脆置之不理。这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往往认知活动水平差,在课堂学习、课外作业等学习中完全外于消极被动的应付状态,他们对于学习普遍有畏难情绪,注意力极易分散,听讲不专心,记忆的方法和习惯不良,缺乏学习兴趣、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的动力不足、效果不好。说谎学生厌学后的最大希望是脱离学校的“樊笼”。为达其目的,在家里他们对家长撒谎,而在学校里对老师撒谎,表现为没病装病,谎报实情。这些学生的自尊程度较低。调查中发现,经常旷课的学生自尊、自信水平特别差,他们很少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关注与重视,开始表现为惭愧、内疚、掩饰自己,继而发展为满不在乎、不以为然和自暴自弃,失去了应有的自尊和自信。同时,他们会积极地寻找其他的途径来实现自我的价值,从而表现得不守纪律,爱出风头,与老师对着干,直至旷课、逃学,出没于校外游戏机房、舞厅、网吧等青少年不适宜的场所,寻找刺激、混日子、消磨时光。
对抗其表现为故意找岔子或钻牛角尖,以对抗老师,致使班级某些工作难于开展。如果这类学生在班级中颇具影响力则更难对付,其后果也更严重。这些学生人格特征大多呈内向、情绪不稳定型。经常旷课的学生内向型的明显多于外向型的,情绪不稳定的显著多于稳定型的。这些学生往往表现出孤独、反应缓慢、适应性差、焦虑、忧郁,情绪反应强烈、性情古怪孤僻、冷漠等不良人格特征。
奢望这些厌学的学生常奢望天天是周日,学校天天有意外情况而放假。他们甚至希望老师- 特别是班主任. 天天生病或有事出差。这些学生往往还表现出特别小心、谨慎、敏感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态度。
二、厌学的心理原因分析
造成学生厌学的根本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生活的压力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那么学生厌学思想的产生也缘于此。学生一迈进学校的大门,扑面而来的将是紧张而有序的空气,有的甚至是超负荷的重压/ 此时,按照达尔文的“优胜劣汰”说,一部分学生自然落伍了,但他们又不能放弃,那么他们将永远是班级的后进生,更可怕的是,强烈的自卑感由此衍生,时间一长,这些后进生又怎能不厌学呢0 那些中等生虽然有使自己成为优等生的想法,也曾为之努力,但由于自身素质、学习方法等因素影响,却始终难以如愿以偿。一个人竭尽全力还是不能满足愿望,那他们的原动力和上进心就丧失了,于是中等生因此成为后进生进而厌学。个别优等生也会成为后进生,这主要是心理负担的作用。优等生不愿因自己的松懈落伍让师生产生不好的看法。因此,他们时时处处严于律己,无形之中背上了“保优秀生”的包袱。在学习和心理的双重压力下,他们那本来就很脆弱的意志是容易受到损伤的,往往一次失利即会令他们一蹶不振。长此以往,这些优秀生也会加入后进生的行列,而且他们一旦厌学,其后果更为严重。
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本应是学生在校学习的加油站,但往往由于部分家长的指导思想和教育方法欠妥,致使学生厌学,其影响也不容忽视。那些家庭条件优裕的,家长往往失之于偏爱或溺爱,助长了孩子的优越感,使其丧失了进取心而不思学习、厌弃学习,以致于课堂上不能积极思考,作业、考试错误百出,学业成绩不良,加之在当前激烈的升学竞争背景下,他们一直处于失败的心理体验中,进而产生不良的自我意识,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良好动机,更失去了学习的自信心,这种低自尊的心理水平会进一步加重其厌学的情绪,进而导致旷课、逃学行为的发生。社会负面诱惑社会生活的大门时刻向学生敞开着,学生所面临的是五花八门的社会生活景象。社会生活中那些不良的风气,错误的舆论导向,特别是随改革开放而来的追求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浊流,无时不在摧折着学生那经不住诱惑的意志。在这样一种强大的合力下,学生在汹涌而来的厌学潮流面前更显得力不从心,形成了学生不良的人格特征。与一般的学生相比较,那些内向、情绪不稳定、神经质型个性的学生更易产生厌学情绪和旷课行为。由于其不良的人格特征会影响到其高级神经活动的强度、灵活度和平衡度,从而使学生的知觉、记忆、思维的功能受到阻碍,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受到压抑,从而导致他们从事紧张的智力活动时注意力极易分散,极易疲劳,反应迟钝,学习效率下降,进而产生学习兴趣丧失、讨厌学习、害怕上学的旷课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