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haody
2013-12-10
摘要:在唐璜传说的流变过程中,莫里哀的喜剧《唐璜》堪称是一座里程碑。精品学习网小编为您提供一篇论莫里哀对唐璜传说的改编,欢迎参考!
作者简介:刘久明,文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教授、美国伟恩州立大学文理学院客座教授,主要研究比较文学。
发源于西班牙的唐璜传说,于17世纪中期开始传人法国。在唐璜传说传人法国的过程中,意大利的即兴喜剧充当了传播媒介。据法国学者毕沃特考证,1658 年,一个巡回演出的意大利剧团来到巴黎,演出了一部以唐璜传说为题材的即兴喜剧,这次演出开启了唐璜传说进入法国的历史。由意大利即兴喜剧所搬演的唐璜故事, 曾极大地激发了巴黎观众的好奇心,人们对这一题材的戏剧趋之若鹜,唐璜剧由此在巴黎舞台上风靡一时。截止到1677年,在短短20年时间内,法国先后出现了5个以唐璜传说为题材的剧本。巴黎舞台上的“唐璜热”,由此可见一斑!不同寻常的是,这股改编唐璜剧的热潮,竟将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大师莫里哀也卷入其中。1665年,莫里哀发表了他的着名讽刺喜剧《唐璜》(Dom Juanou le Festin de pierre,1665)。这部喜剧的问世,将17世纪法国戏剧界的“唐璜热”推向了高潮。
在莫里哀的创作中,《唐璜》并非最重要的一部作品,但在唐璜传说流变史上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在为数众多的以唐璜传说为题材的作品中,它不仅是第一部以唐璜的名字来命名的作品,更为重要的是它使唐璜传说这一题材开始摆脱长期与低俗艺术为伍的尴尬,逐渐步入严肃艺术的殿堂。因此,在唐璜传说的流变史上,莫里哀的《唐璜》堪称是一座里程碑。
一 《唐璜》是莫里哀的“伪善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另两部为《太太学堂》、《答尔丢夫》)。剧中的主人公唐璜虽是西班牙传说中的人物,在莫里哀的笔下却成了 17世纪法国放荡不羁、玩世不恭的没落贵族的典型。他和他的仆人斯嘎那勒尔(SganareHe)游走于乡间,整日琢磨着勾引女人的艳事。剧本开始,出场的人物是唐璜的仆人斯嘎那勒尔和埃乐菲尔(E1-vire)的佣人居斯曼(Gusman)。从他们的谈话中我们得知,唐璜从修道院里诱拐了埃乐菲尔,并许诺要与她结婚,但在将埃乐菲尔骗到手之后,唐璜很快就对她失去了兴趣。居斯曼无法理解为什么唐璜当初那么热烈地追求他的女主人,现在却对她避之唯恐不及。唐璜的一段自白则道出了其中的缘由:“爱情的可贵就在于它那种变幻无常的里面。……一旦我们如愿以偿,那就再也没有什么可说,也再也没有什么可盼望的了; 恋爱的整个妙处完全结了”(莫里哀11)。接下来,唐璜又用花言巧语勾引了农民皮埃洛(Pierrot)的未婚妻沙绿蒂(Charlotte),同时又向另一位乡村少女玛杜丽娜(Mathurine)求婚。这时埃乐菲尔的哥哥带着一帮人前来找唐璜复仇,唐璜得知消息,连忙带着斯嘎那勒尔落荒而逃。路上遇到一名乞丐,乞丐请求唐璜给予施舍,唐璜答应给他一个金路易,条件是要他辱骂上帝,但是遭到了乞丐的拒绝。随后他们遇上一群强盗打劫一位绅士,唐璜挺身而出,解救了这位绅士。后来他们路过几个月前被唐璜杀死的一位骑士长的陵墓,唐璜邀请骑士的石像与他共进晚宴,石像点头应允。回到家中,唐璜接待了来访的商人狄芒许先生(M,Dimanche),他是一位富有的资产者,也是唐璜的债主。唐璜无钱还债,只得用一堆充满虚情假意的客套将他给打发走了。接着唐璜的父亲唐路易斯(Dom Louis)出场,他对唐璜放荡不羁的行为进行了严厉地斥责,而唐璜却表现得毫不在乎,在父亲面前仍然傲慢无礼。晚餐时间,埃乐菲尔蒙着面纱来见唐璜,她告诉唐璜,她已决定重返修道院,临行之前,她最后一次恳求唐璜能悔过自新。埃乐菲尔走后,石像前来赴宴,它向唐璜发出邀请,要在第二天回请唐璜。在最后一幕,唐璜告诉父亲他已决定痛改前非,重新做人。等备受感动的父亲一走,他却毫不掩饰地告诉正看得目瞪口呆的仆人,他只不过是在父亲面前演戏而已。随后幽灵出现,它警告唐璜,这是他最后的忏悔机会,但是唐璜再次拒绝忏悔。幽灵消失后,石像接着出现,在它伸手与唐璜握手的瞬间,唐璜被雷电击倒,随后被打人地狱。最后,舞台上只剩下斯嘎那勒尔叫喊着要他被拖欠的工资。
与西班牙原作相比,莫里哀的《唐璜》在情节上有了较大变化,但他仍然保留了西班牙传说及蒂尔索剧本的基本故事框架。在莫里哀创作喜剧《唐璜》之时,蒂尔索的《塞维亚的荡子》尚未出现法文译本,因此,他的改编不大可能直接受到蒂尔索的影响。而此前出现的法国剧作家多里蒙和维利埃的改编本以及意大利的即兴喜剧,则有可能是他剧本题材的直接来源。事实上,莫里哀剧本中的许多情节都借鉴了意大利的唐璜剧,如当埃乐菲尔要求唐璜为他始乱终弃的行为做出解释时,唐璜命令他的仆人斯嘎那勒尔出面替他应付;为了逃避埃乐菲尔对他的追究,唐璜与仆人互换衣服;石像点头接受宴请;唐璜被石像拖下地狱时,斯嘎那勒尔大声喊叫着讨要他的工资等等情节,都来自于意大利剧作家希希科尼的剧本。在情节的构思上,莫里哀的《唐璜》或许谈不上有很多的创新。唐璜传说是一个受人欢迎的题材, 正因为如此,为了吸引观众,莫里哀不能不采用这一题材本身所固有的一些元素。当初莫里哀之所以选择这个题材,其用意就是为了改善剧团不太景气的经济状况。因此,在创作中,无论他对这一题材如何进行构思,他都必须考虑观众的接受能力和欣赏习惯。
但是,莫里哀并非在简单地重复前人的改编。在他的笔下,唐璜这一古老的题材被赋予了更多的思想内涵,而不是像意大利剧作家们笔下的唐璜剧那样,主要是为博人一笑。利奥·韦因斯坦曾经指出:“在意大利,这一题材主要令人感兴趣的,既不是唐璜这个人物,也不是其宗教含义,而是唐璜仆人的插科打诨和滑稽的评论” (Weinstein 24)。约翰·奥斯丁也认为,意大利剧作家们关心的只是如何把闹剧、悲剧和歌剧这些不相协调的因素组合在一起,以此来取悦同时代的观众(Austen 147)。的确,意大利的唐璜剧、特别是以唐璜为题材的即兴喜剧,由于插入了大量的插科打诨的场景以及恶作剧、笑剧、杂耍、双关语、俏皮话等,差不多沦落成为了滑稽剧。作为一名喜剧作家,莫里哀自然也非常关心如何引人发笑。但不同的是,笑声背后却隐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莫里哀借用唐璜这个风流成性的浪荡公子,深刻揭示出了当时社会统治阶层一群人的恶习和伪善的一面。正因为如此,通过莫里哀的改编,唐璜传说这一题材才脱离了原来的低俗状态,开始步入严肃艺术的殿堂。
标签:英美文学论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