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3-12-10
莫里哀对埃乐菲尔形象的塑造,堪称唐璜传说流变过程中的又一个重要的创新。在以往关于唐璜题材的戏剧中,女性人物往往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她们不是轻易地被人欺骗,就是出于自身的某种动机而主动委身于唐璜。然而,莫里哀笔下的埃乐菲尔却不同。她一直真诚地爱着唐璜,因此,即使是在认清了唐璜的为人之后,这位纯洁无私的女性 仍然以德报怨,继续为他获得拯救而祈祷。通过描写唐璜欺骗一位有着高尚品行的女性来进一步展示人物的邪恶,这是莫里哀在塑造唐璜时开创的一个新的传统,19世纪德国浪漫主义作家霍夫曼以及西班牙作家佐里拉,后来都继承了莫里哀的这一传统。
三总体而言,莫里哀对于唐璜传说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他使这一题材脱离了原来的低俗状态,并使之获得了新的艺术生命力;集中表现人物的心理,从而为人物的塑造开辟了新的可能性;赋予唐璜以理性,不仅使人物具有了一定的现代色彩,也使人物塑造进一步复杂化成为可能;还淡化了剧本的宗教色彩,增强了作品的现实意义。
然而,这样一部优秀的讽刺喜剧,问世以后却在当时的社会招致了严厉的批评。剧本之所以在当时让人感到难以接受,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宗教和道德居然被安排由一个笨嘴拙舌的仆人来扞卫,而代表邪恶的主人却是如此的机智狡猾、能言善辩。唐璜要驳倒他的仆人简直毫不费力,他甚至对自己的辩论对手不屑一顾。在许多次的辩论中,斯嘎那勒尔在他的主人面前都表现得力不从心。面对唐璜的巧言辩舌,他只能做一些无力的辩解:“说老实话,我有话要说,可不知道说什么好; 您把事情说得那么婉转动听,居然好像您挺有理;但是,其实您并没有理。我原有许多绝妙的想法,都让您这长篇大套的议论给搅乱了”(第一幕第二场)(莫里哀 12)。这恰恰也是令批评者倍感担忧的地方。因为唐璜的巧言令色,有可能颠覆传统的道德准则与宗教信念,从而对观众起到误导的作用。其次,剧本中特别触怒那些批评家的场景,还包括唐璜试图用金钱引诱一位乞丐辱骂上帝、亵渎神明。这位乞丐是一位虔诚的信徒,唐璜却问他,为什么他整天祷告却从未得到好报、甚至于还饿着肚子呢?唐璜对宗教的这种嘲弄态度,在当时的社会中显然被看成是一种极端危险的倾向。此外,剧本的结尾,也是莫里哀招致批评的一个原因。由于唐璜突然遭到惩罚、被打入地狱,他拖欠斯嘎那勒尔的工资也随之没了着落,斯嘎那勒尔大声喊叫:“啊!我的工钱,我的工钱!你们看,他这一死,人人满意。被触犯的上天,被欺凌的父母,被糟蹋的妻子,被逼得走投无路的丈夫,人人都喜欢;倒霉的只有我一个人。我的工钱,我的工钱,我的工钱!'’(第五幕第七场)(莫里哀100)仆人索要工钱的场景与唐璜遭受到的严厉惩罚之间,形成一种十分滑稽的对照,这种对照无疑使宗教惩罚的严肃性遭到了极大消解。换句话说,剧本情节表面所传达的信息, 实际上被剧本的精神内涵给颠覆了。法国社会中的保守势力无疑清楚地看到了《唐璜》一剧隐含的激进倾向和它的危险的颠覆性力量,因此他们对莫里哀的这个剧本展开了严厉的批评。迫于巨大的舆论压力,莫里哀在《唐璜》上演了15场之后不得不将它撤回。直到近两个世纪以后,这部优秀的讽刺喜剧才得以重返舞台。
莫里哀对唐璜传说的改编,不仅为这一古老的文学题材注入了新的艺术质素,而且还有力地促进了其在欧洲的传播。这部喜剧后来被翻译成了多种欧洲语言,被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读者所接受。在德国,莫里哀的《唐璜》不仅出现了好几种不同的译本,而且被搬上舞台,在17世纪八、九十年代成为备受德国观众喜爱的剧目。
总结:论莫里哀对唐璜传说的改编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您的论文设计有帮助,更多精彩论文请继续关注精品学习网!
相关推荐:
标签:英美文学论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