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houhong
2014-04-15
儿童用药试验的思索。有关不良反应监测数据显示,我国儿童服药的不良反应率达到12.9%,新生儿为24.4%,而成人只有6.9%。
近年来,有高达79%的儿科药物在没有明确标识或者没有额外获得儿童使用许可的情况下使用[1]。2006年,我国医院对于4亿儿科患者使用的1103种药品中仅有64种(占5.8%)是按说明书指导使用的[2]。另有数据显示,中国患病儿童占总患病人口的20%左右,但80%以上的已上市药品没有儿童使用标识,90%的药物没有儿童剂型[3]。2009年北京儿童医院统计儿童常用药品(不含中成药)523种,192种无儿童使用剂量,占36.7%,其他地区则更低。近几年儿童规格及剂型的药品虽有增加,但儿童专用药品缺乏的现象并未得到明显改善。有关不良反应监测数据显示,我国儿童服药的不良反应率达到12.9%,新生儿为24.4%,而成人只有6.9%。
1儿童临床试验的必要性
长久以来,在获得有关法规部门批准后,药品可在成人中使用,与此同时,虽然缺乏儿科患者临床试验或适当标示说明,在临床上亦均可合法地被用于任何年龄层次的患者[4]。由于各种原因,制药公司对进行儿科临床试验缺乏动力,这也造成了更多没有儿科使用标识的药物进入市场[5]。市场上除部分针对儿童应用的药物(如疫苗和一些抗生素)外,其他药物很少在上市前进行完备的儿科方面的研究[5]。由于没有适当及时的儿科标识处方信息,临床儿科医师在为患者提供药物时,缺乏儿科患者药物的选择、剂量、有效性以及不良反应的可靠数据作为依据,只能被迫在药品使用标识外应用药物[6],因此,治疗失败、不良反应甚至死亡事件均有发生。例如氯霉素在新生儿中引起灰婴综合征以及静脉注射药物苯甲醇引起的呼吸失调[7]等。在儿童中常用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尚属未知,有报道称,新生儿同服头孢曲松与钙可导致肺脏和肾脏内发生致死性反应[8]。以上临床发生的严重示例,从科学伦理及生存权利的角度,凸显了在儿童药物研发及疾病治疗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同时,处于成长阶段的儿童和成年人之间无论在生理还是药物代谢水平上,均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也要求在药物用于儿童的过程中,必须通过针对儿童的临床试验来检测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9],临床实践中对于儿童用药,如果没有高质量针对性的数据作为指导和支撑,将会为儿童患者带来更大的风险。由于存在大量对儿童未验证的上市药物,为了获取更好地预防及治疗儿童疾病的知识来指导临床使用,通过针对性的合理设计,并遵循伦理准则的临床研究,将是获取和拓展儿童临床用药知识的唯一途径。需要指出的是,该类临床试验研究是科学地建立在大量依据临床前动物实验和成人临床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应用模型和模拟方法进行儿童临床试验的合理设计,而不是单纯在儿童患者中进行盲目性的直接测试。
2儿童用药的特殊性
2.1儿童发育状态对药物动力学的影响
标签:医学论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