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3-11-29
「讀書固不可不曉文義,然只以曉文義為是,只是兒童之學,須看意旨所在。」[[lxv]]
「學者先須不可陷溺其心,又不當以學問誇人,…………寧是縱情肆欲之人,猶容易與他人說話,最是學一副亂說底,沒奈他何。」[[lxvi]]
「某讀書,只看古註,聖人之言自明白,且如弟子入則孝,出則弟,是分明說與你入便孝、出便弟,何須得傳註,學者疲精神於此,是以檐子越重,到某這裏,只是與他減檐。」[[lxvii]]
象山不喜學者與人爭辯,商論義理,本應平心靜氣,互相體貼,而不在必於言辭上之佔上風,若營務於此,必無所得。論學只應在德行上勉勵,而非在辯論上爭勝,若以言辭峰利勝人,則必不能在人心上感動他人,即或佔得一時上風,卻於鼓舞他人進德修養上無甚益處。如此之辯論,則有何用處。
象山更不喜以學問誇人者,學問只用來治己,用來督促自己的德性修養。如果只知好發議論,泛於瑣碎義理之爭,則不但於人有害,於己更有害。因為,讀書曉文義皆只為實踐力行,若不知內修其德,外王天下,而只以所知所學誇人,則學問之義盡失,終究只成了虛有其表的士人,而不能有真正的品格修養出現,更且強為說辭的議論,如果真用於修己治人,則必漏洞百出,而致遺害無窮矣!
對於閱讀典籍,應回到古人的真正意旨處去理會,因此古人的注疏應細讀,涵泳再三,親切體會,至於後世儒者,好發議論,所談多有不實,則須以己心品味之,只要心中有所主,當可辨別是非高低。至於今人,卻專以注疏為務,以曉文義為主,以瑣細的考據推敲為治學之大要,此象山深深不以為然者。務須要求學者以善體古人聖德教化之意,且於己身致力而行,非可以議論傳註之為務也。
時人作文,乃學者重要課業,然而作文一如讀書,重點皆在進德修業,是故不曉文義,可有實行;不能下筆,亦可有實行。非以作文論高下,而以儒者行徑為要務,不必因作文之不擅而有挫意,只要心中體會得實理,樸實行之,坦坦說出,即有實得,所為之文必為實文,否則專以文辭華飾為務,則又非學者之本分矣!
标签:国学论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