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哲学 > 科技哲学论文

浅谈协调论视阈下的科学反常

编辑:

2014-03-25

再者,反常问题必然引起理论的简洁性协调力发生变化。当理论遇到反常困扰但还未危及其核心解子或内核时,科学主体总是通过修正该理论的非核心解子(增加、修改或删除其特设性假定、辅助条件、初始条件等),来消除反常。这往往会带来理论保护带的数量增加和理论体系增生,势必影响到理论的简洁性协调力。理论的简洁性协调是在某一时刻的理论比较中,一个理论构造和使用了m种不同的解子而推导出u种不同的问子,另一个理论构造和使用了n种不同的解子而推导出u种不同的问子,并且m/u>n/u(m、n、u、v≥1),此时另一个理论就具有简洁性协调,而前者则面临简洁性冲突。简言之,理论的简洁性协调就是用最少的解子说明或解释最多的问子。理论在竞争时,如果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越是简洁的理论往往越容易被接受,在对理论的评价时往往就越有利。

这里涉及特设性(adhocness)问题。传统观点认为,如果一个理论只能解决它的先行理论解决了的经验问题和对其先行理论构成的反例而不能解决其他的问题,则这个理论就是特设性的。但是,劳丹认为这样的定义存在着以下困难:一是在已知的时间内,我们无法判定该理论是否还能在未来解决新问题;二是孤立的单个理论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解决问题的只有复合理论。于是,劳丹又给特设性下了新的定义:如果一个理论被认为基本上解决了所有先行理论已经解决的经验问题,或所有先行理论面临的反常,并且仅仅做到这一点的话,那么这个理论就是特设的。这就使得特设性有了合法意义,即只要特设性增加了理论解决问题的效力,就具有了合理性。

协调力模式对劳丹这一定义进行了精确化处理:即假定在某一时刻,理论T以m种不同的解子恰当地解决了n种不同的经验问子,但T却面临着v种反例问子;但是,我们通过修正T,增加了n种不同的非核心解子,构成了新的集合理论T1。它能够解决T已经解决的所有问子,而且能恰当地解决T所不能解决的反例问子,我们就说T1是特设的。结合上面论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一是在某一时刻,理论TT1和理论T相比,T1的经验一致性协调力上升,而T的经验一致性协调力下降,TT1比T解决了v种不同问子;二是在某一时刻,如果T1面临新的反例v1,而v1也构成对T的反例数,则T的反例数就为v+v1,这样,与T在某一时刻相比,T1的经验明晰性或经验过硬性上升。不过,v1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也构成对T的反例数是不确定的。因此,此时的经验明晰性或经验过硬性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三是在某一时刻,理论T1和理论T相比,随着反例问子v和增加的解子数n的变化,在m与u的比值和m+n与u+v的比值之间也会相应地变化,会有m/u>m+n/u=v,或是m/u=m+n/u+v,或是m/u  协调力模式承认科学反常在对理论的反驳力度上有强弱之分,反常的存在也着实对理论构成一定的威胁,但经验证据的确证与反驳并不能决定理论的优劣,还需要考虑理论的概念协调力和背景协调力。

2.概念反常

协调力模式下的概念问题是指:“当我们感到有必要以某种方式对经验解子提问时就形成最低层次的概念问题;当我们感到有必要以某种方式对概念解子提问时就形成更高层次的概念问题;所谓的概念反常是指在某一时刻与理论的经验解子或概念解子不符而与相互竞争的理论的经验解子或概念解子相符的概念解子。它是高于经验事例的理论型反常,是与理论构成逻辑上的反对或矛盾关系的概念、理论或判断。

自波普尔之后,人们已经明确意识到理论往往不是一个单一理论,而是一个理论系列。在一个理论系列中,理论具有层次性。协调力模式根据理论的层次性,将理论分为经验理论和概念理论。由经验问题和对经验问题的解答构成经验理论,它是直接从观察实验所得的经验材料中产生,是最低层次的理论,具有直接的经验协调力;由概念问题和对概念问题的解答构成概念理论,最低层次的概念理论也是产生在经验理论的基础上的,可称之为亚经验理论,而较高层次的概念理论则没有直接的经验协调力,不能用于直接回答经验问题,主要包括工作理论和超理论两类。经验理论和亚经验理论可称之为具体理论,工作理论和超理论则可称之为抽象理论。工作理论是为具体理论提供概念框架,指导具体理论的构建,但不能直接推导出具体理论;而超理论是为工作理论直接或间接提供概念框架的,参与工作理论的指导和构造,但也不能直接推导出工作理论。

从理论的构成看,理论还可分为单一理论、复合理论和集合理论。单一理论是理论的最小单位,由单个问子和单个解子构成。复合理论是由一些单一理论组成,这些单一理论之间关系紧密,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集合理论是由一组单一理论或复合理论组成的有意义的集合体,它的形成要么是为了共同解决某一个问题或一组相关问题,即为共问子的集合理论;要么是对一个或一些问题提供了相同的解答,即为共解子的集合理论。

由于理论具有层次性、系列性、复合性或集合性,所以在概念之间的反常冲突就可表现在具体理论之间,或是抽象理论之间,或是具体理论与抽象理论之间,或是复合理论与集合理论之间,总之,在各种形态的概念层面都可能存在着概念反常。协调力模式下的“理论”可以表示单一理论,也可以表示集合理论。理论表示单一理论时,具体理论内部出现的概念反常就可以看作是具体理论内部的单一理论之间进行评估的因素,这样理论内部的评价就可以转化为理论外部的评价;理论表示集合理论时,无论任何数量、来自任何领域的理论都可组成一个集合理论,共同致力于解决某一个或某些特定的问题,因此对不同集合理论的外部比较可以转化为理论内部的评价视野。对于集合理论,我们希望在集合理论内部出现越来越多的相反理论,形成多元理论相互竞争的局面,但同时又希望在集合理论内部的概念反常越少越好,以满足理论的概念过硬性和概念简洁性要求。增加集合理论内部的相反理论是一个策略,其目的是与其他理论追求理论的综合协调力,而消除概念反常。下面,我们举例讨论概念反常与概念的协调力问题之间的关系。

(1)反常与概念过硬性的关系。所谓概念过硬性问题是指在某一时刻,两个相互竞争的理论Tt和T2,当γ1的核心解子j1和其他解子j2共同导出了m种不同的相反解子,T2的核心解子jt和其他解子j2共同导出了n种不同的相反解子,并且通过j1不变而j2发生变化使得m>n(其中,m、n≥O),我们就说T2呈现概念过硬性协调。而T1呈现概念过硬性冲突,两个理论在该时刻相互比较、竞争的情况下,T2就面临着概念过硬性反常冲突的威胁。这里的相反解子可以理解为一种概念反常。在理论的概念协调力的比较评价中,相反解子(即概念反常)的出现及其出现的数量和质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里的相反包括逻辑上的反对关系或矛盾关系,具有反对关系的理论、概念或判断在逻辑上不能同真,但可同假;具有矛盾关系的理论、概念或判断在逻辑上不能同真,也不可同假。概念反常的出现使得理论做出调整,由于只是一种弱反常,只需要对理论的非核心解子进行改变。在理论的比较评价中,同样面临反常威胁的两个理论,在各自做出改变非核心解子之后,具有相对数量少的概念反常的理论具有了更好的概念过硬性协调,而具有相对较多概念反常的理论就面临概念过硬性冲突。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