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课堂提问要难度适中,有合理的铺垫和台阶,注意面向全体学生
提问之前要考虑问题的难度,问题太易,造成表面上的活跃;问题太难,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过易的问题尽量不问,过难的问题则可设计成问题系列,搭好台阶,让学生顺梯而上,以降低难度。有时要给予适当启示,有时要引导学生画好草图,有时要让学生先进行演算。问题只有稍高于学生水平,才能激发学生思维。学生回答之后,不管对与不对,要给予适当积极的评价,特别是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时尤其要给予及时肯定,这对消除这些学生的自卑心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很有好处。
例如,在排列组合的分组和分堆问题,是教学的一个难点,为讲清这个问题。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题组(一)
1、将甲、乙两人分成两组有几种分法?请列举出来。
2、将甲、乙两人分成两组完成两种不同的工作,有几种分法?请列举出来。
3、将甲、乙、丙分成两组,每组至少一人,有多少种分法?请列举出来。
4、将甲、乙、丙分成两组,每组至少一人,完成两种不同的工作有多少种分法?请列举出来。
5、将甲、乙、丙、丁分成平均两组,有多少种分法?请列举出来。
6、将甲、乙、丙、丁分成平均两组,完成两种不同的工作有多少种分法?请列举出来。
将上面的问题用排列组合公式表示出来,你能发现什么问题?
学生通过列举、观察,发现,上述问题分两种情况有平均分组和不平均分组问题,涉及到分堆(没有任务)和分配(有任务)问题。从而得出结论,在平均分组问题中,比如四人平均分成两组,没有任务(分堆问题)可列式为 ,若有任务(分配问题)则表示为 ,在三人的分堆问题时,列式为 ,分配问题列式为 。
学生通过教师的台阶,拾阶而上,由易到难发现总结了这一类问题如何解决,为进一步巩固知识,我又提出这样的问题:
题组(二)
1、将6根不同的铅笔,平均分给甲、乙、丙三个人,有几种分法?
2、、将6根不同的铅笔,分给甲1根,乙2根、丙3根,有几种分法?
3、、将6根不同的铅笔,分给甲、乙、丙三个人,每人至少一根有几种分法?
这三个问题层层深入,让学生由浅入深,通过深入的理解,学生对平均分组和不平均分组,分堆和分配问题有了为深刻的问题,尤其在题组(二),学生还得分类讨论,
3种平均分组和不平均分组,有2、2、2和1、2、3、和1、1、4,其中在1、1、4种,1、1平均分组,而1、1、和4又不平均分组,增大了提问的信息量。学生通过教师一系列问题的铺垫,再加上及时地题组巩固,很容易掌握了本节的内容。
(六)课堂提问要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学习数学,关键是学习研究数学的方法,教师在课堂提问要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在回答问题中体会所包含的数学思想。
在学习平面解析几何《点到直线的距离》时,可设计如下系列问题:①点P(1,2)到y轴的距离该如何求? ②点P(x0,y0)到y轴的距离该如何求?③点P(x0,y0)到直线x=a的距离该如何求?④点P(x0,y0)到直线x-y=0的距离是多少?该如何求?⑤点 P(x0,y0)到直线Ax+By+C=0的距离是多少?该如何求?通过这个问题系列,不仅可很自然地引入正题,而且渗透了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想,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束语:
陶行知先生说 :“发现千千万 ,起点是一问 ,智者问的巧 ,愚者问的笨”。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提问是沟通教学信息的纽带 ,是教学调控的依据 ,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更应该重视课堂教学中的课堂提问,让学生学习数学的“心脏”在最佳状态下运转起来。
相关推荐链接:
下一篇:打造有实效的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