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liax
2016-03-18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精品学习网为大家准备了三年级下学期语文说课稿怎么写,希望大家认真阅读,并有所收获。
三年级下学期语文说课稿怎么写:亡羊补牢
亡羊补牢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坊”“盘缠”等字词的音、形、义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情分析
这个成语故事的难点在于体会故事所说明的道理,因此在教学时,我抓住养羊人两次态度的变化,通过各种形式的不同的反复阅读,让学生体会故事所说明的道理。在设计教学时,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识字是低年级段的教学重点,为了让学生掌握生字,我多次在课堂上多次出现难读的词句,并且注意了学习的层次,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我首先让学生带着拼音读,然后再去掉拼音读;先让学生读词,然后再读句,最后再读全文。有了这个层次,学生在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成就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文章题目为突破口,直奔重点。“亡羊补牢”这个题目是对文章的高度概括,抓住了课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重要脉络。因此在教学中,我就以选择“亡”这个字意思,让学生读课文。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要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字意,又为对下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三、重视读的训练。朗读对学生理解课文有很大帮助,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了使用默读,引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法的读、多层次的读让学生体会感悟,从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如临其境。
3重点难点
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情景导入
1.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看这两幅图画的是什么?(《揠苗助长》《守株待兔》),这是我们二年级学习的两则寓言,并相机板书“寓言”,(指导寓的写法) “寓”是寄托,包含的意思,“言”指的是道理。谁来说说什么叫“寓言”?(包含一个道理的故事),对,就是一个小故事中包含一个大道理。
2.今天我们就来《寓言两则》中的《亡羊补牢》。(板书课题)
活动2【讲授】分析理解讲授内容
(一)看题质疑
1.板书“亡羊补牢”,看到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亡”什么意思? “牢”指什么?为什么会亡羊?为什么要补牢?)
2.带着这些疑问读读课文吧,注意把字音读准,不要读错、读掉字。
(二)读文知事
1.指导生字及多音字的认读。
课文大家读完了,文中有几个难认的生字词不知大家掌握得怎样?请看大屏幕:窟窿 街坊 羊圈
谁想起来读一读?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轻声、多音字),齐读。街坊指谁呢?(邻居) “街”字你能有什么好办法很快记住它?(因为“街”是供行人走路的,所以有个“行”字,因为“街”是路,与土有关,所以中间两土。圈在这儿读juàn,指养家畜的栅栏。你能看着“窟窿”的字形,你有什么发现(上部是穴部,说明与洞穴有关,所以“窟窿”指的是洞或孔。)
老师范写“窟窿”,同学们拿出《一笔好字》,描一个,写一个。
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课文,看看文章写到养羊人丢了几次羊?(两次)
A出示两段,指名学生读。哪个词提示我们是写丢羊原因的?(原来,字体变红), 男女生分读这两句话。
小结:看来都是窟窿惹的祸呀!
B谁来说说二次丢羊的原因分别是什么?(第一次是羊圈破了个窟窿,第二次还是因为羊圈破了个窟窿)
C 我觉得你这个“还”字用的非常好,,你看哪个字最能体现出还是窟窿的原因。
D“又”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你读读这个句子,从这个“又”字你读出了什么?,再指名读,你又从这个“又”字你体会出了什么?(可惜,惋惜)
E齐读,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
3.那是不是养羊人不知道羊圈上有个窟窿?谁来读读街坊的话?我听出了你的担心,我听出了你的着急。如果你也是养羊人的邻居,你还想怎样劝他?你们都是些好心的街坊!让我们再一齐劝劝那位养羊人吧!齐读。
A可是那位牧羊人呢?却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谁能换个说法,“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用了。”一句话:不用修羊圈了,反正羊已经丢了。你从这句话中听出了养羊人怎样的态度?(不以为然,无所谓)谁能把这样的态度读出来。
B他无所谓,不以为然的结果是什么呢?(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C由此可见,第二次丢羊,主要原因不是不知道,而是?小结:读到这里,你有什么话想对养羊人说吗?(这正是有错不改,损失连连!)
D让我们一齐读读1-4自然段:叙述的语言大家一起读,街坊的话女生读,养羊人的话男生读,
3.牧羊人一看这连续丢羊,可不是什么好兆头,他又有什么表现呢?读一读,出示大屏幕: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标签:三年级语文说课稿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