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中考 > 中考化学 > 中考化学模拟题

2016年中考考前模拟试题考前练习(必备)

编辑:sx_jixia

2016-02-03

临近中考,学生要有一定的自主性,光跟着老师“跑”没用。因为每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同,复习进度也不同。精品学习网初中频道为大家提供了中考考前模拟试题考前练习,希望能够切实的帮助到大家。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3分)(2014•漳州)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 氮气 B. 氧气 C. 稀有气体 D. 二氧化碳

考点: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根据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来回答本题,并能灵活运用它们解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解答: 解: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

故选:A.

点评: 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知道空气中的主要气体,哪种气体最多,哪种气体最少.

2.(3分)(2014•漳州) 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

A. 氧化铁 B. 氢气 C. 稀硫酸 D. 硫酸铜

考点: 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解答: 解:A、氧化铁中含有两种元素,属于化合物,故A错;

B、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故B正确;

C、稀硫酸中含有硫酸和水,属于混合物,故C错;

D、硫酸铜由三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故D错.

故选B.

点评: 应抓住概念的要点来判断物质的类别,了解常见物质的组成.

3.( 3分)(2014•漳州)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

A. 粉尘 B. 一氧化碳 C. 甲烷 D. 二氧化硫

考点: 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

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 酸雨是指溶液pH小于5.6的雨水,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酸雨是指溶液pH小于5.6的雨水,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

A、粉尘不是形成酸雨的物质,故选项错误.

B、一氧化碳不是形成酸雨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C、甲烷不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能形成酸雨,故选项正确.

答案: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酸雨是工业发展出现的副产物,了解酸雨的形成原因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3分)(2014•漳州)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 氧气的检验和验满;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仪器的装配或连接.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氧气验满的方法分析;

B、根据液体取用需要注意事项进行判断;

C、根据液体加热需要注意事项进行判断;

D、根据仪器的连接方法分析;

解答: 解:A、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在集气瓶口,故本选项错误;

B、倾倒液体时,瓶塞取下后要倒放在试验台上.故本选项操作错误;

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的体积已经超过试管体积的三分之一.故本选项操作错误;

D、连接胶皮管和玻璃管时,应先用水将玻璃管润湿,故本选项操作正确.

故选D

点评: 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5.(3分)(2014•漳州)我国自主开发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长三丙”,其第三级火箭发动机采用的燃料是液态氢,助燃剂是液态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相同条件下氢气密度比空气大 B. 液态氢燃烧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C. 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D. 氢气变成液态氢是物理变化

考点: 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氢气的物理性质.

专题: 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A、根据氢气在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解答;

B、根据液氢燃烧生成物是水,不会造成环境污染解答;

C、根据氧气是助燃剂,可以支持燃烧解答;

D、根据氢气变为液氢只是状态变,无新物质生成解答.

解答: 解:

A、氢气在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故错;

B、液氢燃烧生成物是水,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故对;

C、氧气是助燃剂,可以支持燃烧,故对;

D、氢气变为液氢只是状态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对.

答案:A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属于识记知识的巩固.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