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2-07-04
(1)从A、D、E、F四个点中任意取一点,以所取的这一点及点B、C为顶点画三角形,则所画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概率是 ;
(2)从A、D、E、F四个点中先后任意取两个不同的点,以所取的这两点及点B、C为顶点画四边形,求所画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概率是 (用树状图或列表法求解).
考点:列表法与树状图法;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分析:(1)根据从A、D、E、F四个点中任意取一点,一共有4种可能,只有选取D点时,所画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即可得出答案;
(2)利用树状图得出从A、D、E、F四个点中先后任意取两个不同的点,一共有12种可能,进而得出以点A、E、B、C为顶点及以D、F、B、C为顶点所画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即可求出概率.
解答:解:(1)根据从A、D、E、F四个点中任意取一点,一共有4种可能,只有选取D点时,所画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故P(所画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用“树状图”或利用表格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
∵以点A、E、B、C为顶点及以D、F、B、C为顶点所画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所画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概率P==.
故答案为:(1),(2).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利用树状图求概率,根据已知正确列举出所有结果,进而得出概率是解题关键.
26.如图,已知斜坡AB长60米,坡角(即∠BAC)为30°,BC⊥AC,现计划在斜坡中点D处挖去部分坡体(用阴影表示)修建一个平行于水平线CA的平台DE和一条新的斜坡BE.(请讲下面2小题的结果都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1.732).
(1)若修建的斜坡BE的坡角(即∠BEF)不大于45°,则平台DE的长最多为 11.0 米;
(2)一座建筑物GH距离坡角A点27米远(即AG=27米),小明在D点测得建筑物顶部H的仰角(即∠HDM)为30°.点B、C、A、G、H在同一个平面内,点C、A、G在同一条直线上,且HG⊥CG,问建筑物GH高为多少米?
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坡角问题。
分析:(1)根据题意得出,∠BEF最大为45°,当∠BEF=45°时,EF最短,此时ED最长,进而得出EF的长,即可得出答案;
(2)利用在Rt△DPA中,DP=AD,以及PA=AD•cos30°进而得出DM的长,利用HM=DM•tan30°得出即可.
解答:解:(1)∵修建的斜坡BE的坡角(即∠BEF)不大于45°,
∴∠BEF最大为45°,
当∠BEF=45°时,EF最短,此时ED最长,
∵∠DAC=∠BDF=30°,AD=BD=30,
∴BF=EF=BD=15,
DF=15,
故:DE=DF﹣EF=15(﹣1)≈11.0;
(2)过点D作DP⊥AC,垂足为P.
在Rt△DPA中,DP=AD=×30=15,
PA=AD•cos30°=×30=15.
在矩形DPGM中,MG=DP=15,DM=PG=15+27,
在Rt△DMH中,
HM=DM•tan30°=×(15+27)=15+9.
GH=HM+MG=15+15+9≈45.6.
答:建筑物GH高为45.6米.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中坡角问题,根据图象构建直角三角形,进而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得出是解题关键.
27.如图,已知半径为2的⊙O与直线l相切于点A,点P是直径AB左侧半圆上的动点,过点P作直线l的垂线,垂足为C,PC与⊙O交于点D,连接PA、PB,设PC的长为x(2
(1)当x=时,求弦PA、PB的长度;
(2)当x为何值时,PD•CD的值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考点:切线的性质;二次函数的最值;勾股定理;垂径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专题:计算题。
分析:(1)由直线l与圆相切于点A,且AB为圆的直径,根据切线的性质得到AB垂直于直线l,又PC垂直于直线l,根据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得到AB与PC平行,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到一对内错角相等,再由一对直角相等,利用两对对应角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可得出三角形PCA与三角形PAB相似,由相似得比例,将PC及直径AB的长代入求出PA的长,在直角三角形PAB中,由AB及PA的长,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PB的长;
(2)过O作OE垂直于PD,与PD交于点E,由垂径定理得到E为PD的中点,再由三个角为直角的四边形为矩形得到OACE为矩形,根据矩形的对边相等,可得出EC=OA=2,用PC﹣EC的长表示出PE,根据PD=2PE表示出PD,再由PC﹣PD表示出CD,代入所求的式子中,整理后得到关于x的二次函数,配方后根据自变量x的范围,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求出所求式子的最大值及此时x的取值.
解答:解:(1)∵⊙O与直线l相切于点A,且AB为⊙O的直径,
∴AB⊥l,又∵PC⊥l,
∴AB∥PC,
∴∠CPA=∠PAB,
∵AB是⊙O的直径,
∴∠APB=90°,又PC⊥l,
∴∠PCA=∠APB=90°,
∴△PCA∽△APB,
∴=,即PA2=PC•AB,
∵PC=,AB=4,
∴PA==,
∴Rt△APB中,AB=4,PA=,
由勾股定理得:PB==;
(2)过O作OE⊥PD,垂足为E,
∵PD是⊙O的弦,OE⊥PD,
∴PE=ED,
又∠CEO=∠ECA=∠OAC=90°,
∴四边形OACE为矩形,
∴CE=OA=2,又PC=x,
∴PE=ED=PC﹣CE=x﹣2,
∴CD=PC﹣PD=x﹣2(x﹣2)=4﹣x,
∴PD•CD=2(x﹣2)•(4﹣x)=﹣2x2+12x﹣16=﹣2(x﹣3)2+2,
∵2
∴当x=3时,PD•CD的值最大,最大值是2.
点评:此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矩形的判定与性质,垂径定理,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二次函数的性质,熟练掌握性质及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
28.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AD与矩形EFGH的边FG重合,将正方形ABCD以1cm/s的速度沿FG方向移动,移动开始前点A与点F重合,在移动过程中,边AD始终与边FG重合,连接CG,过点A作CG的平行线交线段GH于点P,连接PD.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cm,矩形EFGH的边FG,GH的长分别为4cm,3cm,设正方形移动时间为x(s),线段GP的长为y(cm),其中0≤x≤2.5.
(1)试求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当y=3时相应x的值;
(2)记△DGP的面积为S1,△CDG的面积为S2.试说明S1﹣S2是常数;
(3)当线段PD所在直线与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垂直时,求线段PD的长.
考点:正方形的性质;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矩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
专题:代数几何综合题。
分析:(1)根据题意表示出AG、GD的长度,再由△GCD∽△APG,利用对应边成比例可解出x的值.
(2)利用(1)得出的y与x的关系式表示出S1、S2,然后作差即可.
(3)延长PD交AC于点Q,然后判断△DG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结合x的范围得出x的值,在Rt△DGP中,解直角三角形可得出PD的长度.
解答:解:(1)∵CG∥AP,
∴△GCD∽△APG,
∴=,
∵GF=4,CD=DA=1,AF=x,
∴GD=3﹣x,AG=4﹣x,
∴=,即y=,
∴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为y=,
当y=3时,=3,解得x=2.5,
经检验的x=2.5是分式方程的根.
故x的值为2.5;
(2)∵S1=GP•GD=••(3﹣x)=,
S2=GD•CD=(3﹣x)1=,
∴S1﹣S2=﹣=即为常数;
(3)延长PD交AC于点Q.
∵正方形ABCD中,AC为对角线,
∴∠CAD=45°,
∵PQ⊥AC,
∴∠ADQ=45°,
∴∠GDP=∠ADQ=45°.
∴△DG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GD=GP,
∴3﹣x=,
化简得:x2﹣5x+5=0.
解得:x=,
∵0≤x≤2.5,
∴x=,
在Rt△DGP中,PD==(3﹣x)=.
点评:此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用移动的时间表示出有关线段的长度,然后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求解.
29.如图,已知抛物线y=x2﹣(b+1)x+(b是实数且b>2)与x轴的正半轴分别交于点A、B(点A位于点B的左侧),与y轴的正半轴交于点C.
标签:中考数学真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