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中考 > 中考语文 > 中考语文名师指点

中考名师指点语文如何在冲刺阶段抢分

编辑:

2014-04-07

文言文专题复习

北京市顺义区教育研究考试中心李秀清

考查要点

1.理解文中主要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基本题型

1.以选择题的形式对生命力较强的词语的语义进行考查;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4.关于课文内容的简答题。

-复习建议

一定要准确把握重要文言词语的含义,尤其是课下注解中的词语,自己进行归类、整理。在此基础上,熟练掌握文言语句的翻译,最后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由于考试说明中要求考生掌握的12篇文言文篇目全部属于课内篇目,所以对文言文的复习,我们将采用试题的形式,对同学们最应该掌握和考试中最容易考到的内容进行一次大搜索。同学们若能认真、独立地完成所有这些题目,相信面对即将到来的考试,你早已成竹在胸。

按照出版计划,本期为同学们安排下面4篇文章,剩下的8篇,我们将陆续在后面的两期报纸中为大家刊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解释加点的词。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

②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③曾益其所不能

④人恒过

⑤而后喻

⑥入则无法家拂士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曾益其所不能同( )

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同( )

③入则无法家拂士同( )

3.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语并加以解释。

①苦其心志( ) ②劳其筋骨( )

③饿其体肤( ) ④空乏其身( )

⑤行拂乱其所为( )⑥动心忍性( )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③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④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5.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①一个人要成就一番大的事业,必须要经过许多磨练。其目的用孟子的话说就是。

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作者在第一段共列举了几个人物?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

③本文是怎样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中心论点的?答:

④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认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观点?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

说明文阅读复习指要

考点扫描

《北京市2007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中,现代文阅读部分涉及说明文阅读的考点如下: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

2.理解文章段落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

3.理解重要的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作用。

4.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5.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种表达方式在文章中的作用。

6.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想一想:已经进入中考复习冲刺阶段的你,是否对说明文阅读考查的题型心中有数了呢?

我们不妨看看2006年一些省市的说明文阅读中考试题,从中可以发现目前说明文阅读考查的内容和题型发生的新变化。

想一想:以上每道试题前都标注了不同的符号,分别对应着说明文不同的考点。结合学过的说明文知识,你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

复习策略

1.准确概括说明内容和提取文中信息

阅读说明文,首先要弄清说明对象的特征,弄清了特征,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中心。

把握事物的特征,可从两个方面入手:

(1)从标题着眼。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直接指出了其特征,如《中华瑰宝——太极拳》;有的标题点明说明对象,如《城市视觉污染》,只要关注文中与之相关的说明内容,不难找出说明对象的特征;有的标题则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等方法,如《擦去蒙娜丽莎的岁月痕迹》,理解其修辞方法的含义,会更容易地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从分析材料入手,逐段对说明内容进行概括,然后归纳小结,这样可以使隐含在文中的说明特征显现出来。作者往往会将说明对象的特征在文中明确地指出来,因此阅读中找出这些关键句,对概括特征大有帮助。

试题举例:见“链接三”第1题。

解题策略:这是一道典型的涉及文章说明对象的试题,只要结合“城市视觉污染”这一说明对象,从文中找准说明的特征,即可准确作答。

2.把握说明思路,分析文章材料

说明思路包括说明的结构和说明的顺序,它是根据说明事物的特征和说明目的来确定的。把握住了说明思路,才能对文章的有关材料进行准确分析。

说明文的结构从全文看一般为总分式,从段落结构看常见的还有并列式、递进式等。

说明顺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时间顺序:以时间先后作为说明顺序,也就是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安排顺序,这种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的文章。

(2)空间顺序:说明某事物的构造或建筑物的构造用空间的转换顺序介绍。往往是按照从外到内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等顺序依次介绍。

(3)逻辑顺序:说明文在介绍事物的特征、种类、成因和功能时,常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逻辑顺序包括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特点到用途等。

试题举例:见“链接一”第2题。

解题策略:此题的解答只要抓住第③段与前后文之间的层次联系,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3.理解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举例子、下定义、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画图表和引资料。一篇说明文往往根据实际需要采用不同的说明方法,有时单独使用,有时几种方法综合使用。

分析说明方法,首先要准确辨析其类别,然后根据文章或文段的说明特征分析其作用。由于采用说明方法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物和事理的特征,因此只要能准确把握住说明对象及其特征,就可以很容易地说清说明方法的作用。

如果一句话或一段话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分析其作用时,还要注意区分主次,明确哪一种是主要的,以便更好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试题举例:见“链接二”第2题。

解题策略:这是比较常见的说明方法的考查方式。结合本段的说明对象和特征,即可准确作答。

4.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赏析说明语言的严密性

说明文的语言主要体现为科学严谨,阅读时要有意识地关注语言运用的问题,如:从词语的选择、更换、增删、调动等变化来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生动、平实的特点。笼统地说,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关系到说明内容的真实与科学。

说明文中常会使用到一些术语以及代词、特定语,对这些词语理解正确与否会影响到对全文的理解。因此,中考中对此类词语理解的考查也较为普遍。

试题举例:见“链接四”第3题。

解题策略:解答此题,要根据文段的说明内容和具体句意推断词语的含义,切不可仅从字面理解。

5.运用文中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考查与选文相关的知识迁移能力已成为近年中考说明文阅读的亮点题型。此类题目大多属开放性试题,需要我们根据要求,调动知识储备,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进行创新联想,同时对语言表达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试题举例:见“链接四”第4题。

解题策略:首先读懂题干要求,本题要求写出三项内容:①列举现象,②写出办法,③拟广告语。作答时紧扣这三项内容,注意列举身边的现象,写出有针对性的办法,设计简洁明了、主题突出的广告语。

把握议论文的论点和论据(上)

北京市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李学栋

议论文是通过证明或反驳,直接阐述道理,表明作者见解或主张的文章。其目的是分析事理,阐明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以理服人。

-①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论点应正确、鲜明。文中的分论点是中心论点的道理论据。

②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根据(事实和道理)。论据应典型、确凿。

-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是文章中心的一部分,文章中心还包括写作目的等。

读懂议论文只需“两步”

第一步粗读文章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