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1.试述教育的个体功能。
答:(1)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正向功能。
1)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
①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
②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③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2)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①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
②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
③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2)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
1)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
①通过个体社会化,将社会文化行为规范传递给新生一代,使他们获得未来社会生活或职业生活中相应的角色和意识,以便他们在进入社会生活时能尽快地适应新环境。
②教育要传授“何以为生”的本领,教人“学会生存”。
2)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
①人的成长必须接受教育,教育教人“成为人”。
②受教育过程是一个通过促进个体发展不断追求自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育知识的传授,促进人的知情意、德智体全面发展,从而造就了自由人。
(3)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
①标准化的教学束缚了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②过重的学业负担,摧残学生的身心健康。
③学校管理模式对学生管得过宽、过严,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造性的培养。
32.分别阐述当代教育目的的社会价值取向和人的价值取向中应注意的问题。
答:(1)社会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
①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
要把人一社会一自然的和谐发展作为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根本价值取向,避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单向度、片面化。
②适应与超越问题。
适应,即指教育对现实社会当前需要的符合性,是教育基于对现实社会当前的肯定关系,在体现现实社会当前的要求、满足现实社会当前需要方面所具有的适合顺应状态。
超越,即指教育对现实社会当前的超出性,是教育基于现实社会当前的发展趋势或可能,在体现现实社会未来发展要求,满足现实社会未来需要方面所具有的努力状态。
教育目的的社会价值取向要坚持适应性与超越性的统一。首先,不能局限于在理论上抽象思考两者统一的合理性,还要探索两者统一在实践上的可行性。不能把这种统一变成僵化的理论,而要努力使其成为鲜活的实践。其次,在实践上要避免主次分明的绝对化思维。最后,在实践中要从现实及未来发展的方向来把握教育的连续性,体现适应与超越的统一。
③功利价值与人文价值问题。
教育的功利性,体现教育在社会中的功利性价值。教育的人文性,体现教育在社会中的人文价值。因为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必然反映和满足社会的要求,这种要求包括社会物质、经济发展方面和社会精神文化方面。从社会的这种内在要求看,教育目的的选择确立要坚持功利和人文价值取向的有机结合。
④民族性与世界性问题。
只注重民族性,导致自身发展的落后和被动。只注重世界性,导致国家或民族特点的消解。坚持民族性和世界性相结合的价值取向,在实践上需要对民族性和世界性予以很好的理解和把握。一是正确理解和把握民族性,避免僵化和封闭。二是正确理解和把握世界性,避免盲目性。
(2)人的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
①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问题。
社会化一般指个体在出生后的发展中,习得社会文化规范、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等,并借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过程。个性化一般指个体在社会适应、社会参与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独特性。
社会化和个性化是人自身发展的两个相互对应的不同方面,是人得以健康良好发展的重要标志。人的发展与完善,就在于社会化和个性化两者的和谐与统一。失去社会化的个性化,极易导致个体的过分自由;失去个性化的社会化,极易导致社会创造活力的抑制,单纯强调或重视人的社会化价值或人的个性化价值,都是不可取的。人的社会化,应是个性化了的社会化;人的个性化,也应是社会化了的个性化。
②人的理性和非理性问题。
理性即人在认识和行为方面表现出来的理性遵循,以及运用理性来揭示或把握客观对象的普遍性本质和规律,来看待或处理问题的特点等。非理性即人在认识和行为方面表现出来的非理性遵循,以及运用非理性来把握或说明客观对象或事物,来看待或处理问题。
纯粹的理性和非理性是不存在的;理性与非理性各有长处与局限性。
③科技素质与人文素质问题。
科技素质指与人认识、作用于自然,与人从事物质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方面的素养、品质及能力发展的水平。人文素质指与人认识解决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问题、与人从事社会价值建构活动密切相关的人类文化、价值方面的素养、品质及能力发展水平。
当代教育目的的选择确立,在科技素质和人文素质的价值取向上,首先必须要摆脱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哲学观的片面性。其次要充分认识和理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性。最后,要充分认识科技素质与人文素质有机培养的时代要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