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心理咨询中的阻抗

2011-01-07 11:50:59 字体放大:  
编者按:2011年心理咨询师考试预计于2011年5月21日举行。精品学习网小编特搜集整理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心理咨询中的阻抗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学习、交往障碍
   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学适应不良
   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贪食的女高中

阻抗是弗洛伊德用来描述对抗治疗的力量,弗洛伊德这样描述到:

阻抗是作为一个临床概念,出现于弗洛伊德早期对其癔症患者“遗忘”的记忆进行探究的论著中。在精神分析产生自由联想技术以前,当弗洛伊德还只是使用催眠和“压力”技巧时,阻抗被认为是病人抵抗医生对其施加影响的一些东西。在治疗情景中,弗洛伊德将这些抵抗的意想视为对同一力量的反馈,它使得病人痛苦的记忆与意识相分离(压抑)并保持之。他论述道(1895)“就是这个精神力量…最初将致病的思想赶出自由联想之外,而现在抵抗它们再回到记忆中。癔症患者的‘不知道’实际上是‘不想去知道’,这个不想可以或多或少地意识到。因此,治疗师的任务就是穿过阻抗,进入自由联想。”(弗洛伊德,1895)

德国的一个心理治疗师阿尔夫.葛拉赫讲过:精神分析的实质就是处理移情与阻抗。作为治疗师,每当我们在治疗中感到不顺时,就会想到阻抗,如迟到、延期 付费、无节制地赞美或诋毁治疗过程或治疗师等,甚至,包括治疗进展太顺,我们也会考虑是否出现了阻抗,比如治疗师希望听到病人讲梦,病人在以后的治疗中只呈现梦。

但在这儿,通常会将阻抗认为是来自病人一方,对治疗进程有阻碍的因素。1912年,针对接受精神分析病人阻抗的来源,弗洛伊德认为,应将之主要区分为移情阻抗和压抑阻抗。作为病人本身的心理结构,后者就是对抗意识到的痛苦或危险的冲动或记忆。在移情阻抗可以消失、甚至被移情性依恋(它加强了治疗依赖性)所替代时,压抑阻抗可认为是一种一直都存在的(尽管具有波动性)内部力量,它妨碍着治疗目的实施(《病人与分析师》,2004年译,上海科技出版社)。

实际的治疗中,来自治疗师的阻抗也值得考虑,它同样是影响治疗成功的很大的因素。

一个治疗时程长达三年之久的女性病人,最初的症状为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人际关系不佳,学习不好因而导致家庭内关系紧张。治疗中发现病人有严重的早期创伤经历,家庭和社会资源匮乏、人际关系界限不清、甚至不能区分现实和内心世界的差别(但又非精神病人)。该病人的智力不仅不差,甚至可以说超常,在初中以前她的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成绩的下降随着她症状的凸现而变得无可挽回地跌至谷底。每当受到来自过去创伤记忆的影响或受到情感低耐受性的影响时,她就表现的象一个少不更事的孩子:既无视社会的游戏规则、更表现得如一个低能儿—完全没有基本的理解力。

<--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