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3-11-08
注释:
[①] See Henry H. Perritt, Jr., Electronic Records Management and Archives, 53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Law Review 963 (1992)。
[②] Pub.L.No.104-13, 109 Stat. 163 (codified as amended at 5 U.S.C. §§3501-3520)。
[③] Electronic 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 Amendments of 1996, Pub.L.No.104-231, §2(a)(3)-(4), 110Stat. 2048 (1996) (codified as amended at 5 U.S.C.A.§552)。
[④] E-Government Act of 2002, Pub. L. No. 107-347, 166 Stat. 2899 (2002)。
[⑤] See Cary Coglianese, E-Rulemaking: Information Tecnology and the Regulatory Process, 56 ADMIN. L. REV. 353, 366-7 (2004)。
[⑥] 参见各府省情报化通括责任者联络会议:《电子政府构筑计划》(2003年7月17日通过,2004年6月14日修改),http://www.e-gov.go.jp/doc/040614/keikaku.html.
[⑦] 例如,2005年6月7日,内阁府国民生活局《关于公益通报者保护法各种指导方针案意见的募集》,http://www.consumer.go.jp/koueki/koueki_pc.html.
[⑧] 例如,2003年10月15日,为了加快办法制定的进程,水利部将把《河道采砂许可制度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在水利部网站上公布,征求各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电)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的意见。参见水利部网站http: //www.mwr.gov.cn/index/20031021/26318.asp.
[⑨]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征集民意网站主页,http://www.bjrd.gov.cn/suggest/index.htm .北京市政府法制办草案征集意见的主页,http://www.bjfzb.gov.cn/newsite/cazqyj/default.htm;北京市政府网站 “首都之窗”上也建立有统一的路径,http://www.beijing.gov.cn/.
[⑩] 参见中国人大网“物权法草案专题” http://www.npc.gov.cn/zgrdw/wqf/index.jsp.相对而言,这一次在板块、内容设计等方面都是最优的,值得地方人大和其他政府机关借鉴。
[11] 2005年5月16日至31日期间,《北京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草案)》在政府网站上,在半个月的时间内共收到969人次的市民意见。据法制办的逐条统计,其中7成市民支持草案规定的从时间、地点方面适当放开燃放限制。根据市民的意见,新修订的禁放法规在5月31日之后又做了多处调整和修改。参见袁祖军:《城八区明年春节有望放鞭炮》,载于《北京青年报》2005年6月3日,第A5版。网络版可以参见http: //bjyouth.ynet.com/attachment.db?5462624.
[12] 这里参考了叶俊荣教授关于电子化政府与行政法的兴革的论述。参见叶俊荣:《电子化政府、新民主及行政程序》,载于台湾行政法学会编:《行政法争议问题研究》(上),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0年版,第647-648页。
[13] See Stephen M. Johnson, The Internet Changes Everything: Revolutioniz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Access to Government Information through the Internet, 50 ADMIN. L. REV. 277 ,esp. at 305(1998)。
[14] See Beth Simone Noveck,The Electronic Revolution in Rulmaking, 53 Emory Law Journal 433 (2004)。
[15] 参见李建良:《基本权利的理念变迁与功能体系——从耶利内克“身份理论”谈起》(上),载于《宪政时代》,第29卷第1期(2003年7月),第14-15页。
[16] 例如,我国政府提出的“执政为民”、要以人民满不满意为标准就是一个体现。
[17] See Orly Lobel, The Renew Deal: The Fall of Regulation and in the Rise of Governance in Contemporary Legal Thought, 342 Minnesota Law Review 89, 432-3 (2004)。
[18] 〖日〗猪口孝、〖英〗爱德华·纽曼、〖美〗约翰·基恩编,林猛等译:《变动中的民主》,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5页。
[19] 姜明安:《公众参与与行政法治》,载于《中国法学》2004年第2期,第36页。
[20] 〖美〗拉里·戴蒙德著,彭灵勇译:《民主政治的三个悖论》,载于刘军宁编:《民主与民主化》,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123-124页。
[21] 王名扬著:《美国行政法》(上),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年版,第368-369页。
[22] See Stephen M. Johnson, The Internet Changes Everything: Revolutioniz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Access to Government Information through the Internet, 50 ADMIN. L. REV. 277, 282-9(1998)。
[23] 参见〖美〗理查德·B·斯图尔特著,沈岿译:《美国行政法的重构》,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10页。
[24] 参见〖美〗理查德·B·斯图尔特著,沈岿译:《美国行政法的重构》,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63-64页。
[25] 参见陈瑞华:《程序正义的理论基础——评马修的“尊严价值理论”》,载于《中国法学》2000年第3期,第145页。
[26] 我国的《立法法》规定“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重要的法律案,经委员长会议决定,可以将法律草案公布,征求意见”(第35条);《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规定了“重要的行政法规送审稿,经报国务院同意,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第19条);《行政规章制定程序条例》规定了规章送审稿直接涉及公民切身利益而意见分歧的,法制机构经批准可以向社会公布(第23条)。
[27] Beth Simone Noveck,The Electronic Revolution in Rulmaking, 53 Emory Law Journal 433, 474 (2004)。
[28] See Barbara H. Brandon and Robert D. Carlitz, Online Rulemaking and Other Tools for Strengthening Our Civil Infrastructrue, 54 ADMIN. L. REV. 1421, 1440 (2002)。
[29] 除了那些公布草案的立法外,其他立法一般都是如此。例如,《立法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应当”将法律草案发送有关机关、组织和专家征求意见(第 34条);《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规定国务院法制机构“应当”将行政法规送审稿或者行政法规送审稿涉及的主要问题发送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政府、有关组织和专家征求意见(第19条);《行政规章制定程序条例》规定法制机构应当就规章送审稿涉及的主要问题深入基层调研,听取意见;涉及重大问题的,“应当” 召开有关单位、专家参加的座谈会、论证会听取意见(第21-22条)。
[30] See Cary Coglianese, E-Rulemaking: Information Tecnology and the Regulatory Process, 56 ADMIN. L. REV. 353, 369-70 (2004)。
[31] See Jaime Klima, The E-Government Act: Promoting E-Quality or Exaggering the Digital Divide?, 2003 Duke Law and Techology Review 9. at http://www.law.duke.edu/journals/dltr/articles/PDF/2003DLTR0009.pdf.
[32] See BiMetallic Inv. Co. v. State Bd. of Equalization, 239 U.S. 441, at 444 (1915)。
[33] 叶俊荣:《电子化政府、新民主及行政程序》,载于台湾行政法学会编:《行政法争议问题研究》(上),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0年版,第646页。另外可参见美国学者达尔的分析,〖美〗达尔著,顾昕、朱丹译:《民主理论的前言》,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153页以下。
[34] See Robert D. Carlitz, Rosemary W. Gunn, Online rulemaking: a step toward E-Governance, 19 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389, 394 (2002)。
[35] 参见杨建顺:《行政立法过程的民主参与和利益表达》,载于《法商研究》2004年第3期,第12页。
[36] 参见〖美〗乔·萨托利著,冯克利、阎克文译:《民主新论》,东方出版社1998年第2版,第492页。
[37] See Henry H. Perritt, Jr., Electronic Dockets: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Rulemaking and Adjudication——Report to the Administrative Conference of the United States (September 10, 1995), at http://vls.law.vill.edu/academics/jd/courses/administrative_law/faa.htm .
[38] See Barbara H. Brandon and Robert D. Carlitz, Online Rulemaking and Other Tools for Strengthening Our Civil Infrastructrue, 54 ADMIN. L. REV. 1421, 1460 (2002)。
[39] See Barbara H. Brandon and Robert D. Carlitz, Online Rulemaking and Other Tools for Strengthening Our Civil Infrastructrue, 54 ADMIN. L. REV. 1421, n94 (2002)。
总结:希望版权法论文:论立法中的电子革命能够给大家的写作带来帮助。
相关推荐:
标签:版权法论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