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3-08-26
[1]沈宗灵.再论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J].法学研究,1994,﹙1﹚.
[2]曹治国.公法与私法划分否认说及其评价[J].法治研究,2007,﹙4﹚.
[3]李昌麒,甘强.经济法与社会法关系的再认识——基于法社会学研究的进路[J].法学家,2005,﹙6﹚.
[4][美]博登海默.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5]张进福,肖洪根.旅游社会学研究初探[J].旅游学刊,2000,﹙1﹚.
[6]秦勇,赵守东.行政立法的价值目标探析[J].学术交流,2010,﹙8﹚.
[7]林莉.论当代中国政府与公民间契约关系的表现形式[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2,﹙1﹚.
[8]张东华,潘志瀛.公法与私法的区分——哈耶克的进路[J].河北法学,2005,﹙4﹚.
[9]杨晓红,杨国良.从理念到制度——我国旅游法研究综述[J].河北法学,2012,﹙1﹚.
[10]汪传才.论《旅游法》立法的若干理论问题[J].旅游科学,2011,﹙6﹚.
[11]汪传才.立法克制:旅游基本法制定之我见[J].旅游学刊,2008,﹙12﹚.
[12]林莉.论当代中国政府与公民间契约关系的表现形式[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2,﹙1﹚.
[13]杨富斌,韩阳.旅游法的若干法理问题思考——兼论法的自然秩序与社会建构[J].法学杂志,2006,﹙5﹚.
[14]杨富斌,王惠静.我国旅游法研究和教学中的若干问题——全国首届旅游法学术研讨会综述[J].法学杂志,2005,﹙1﹚.
[15]王小润.中国旅游立法必须寻求新思路[N].光明日报,2009-05-21.
上文就是精品学习网为您提供的关于旅游法律关系的理论观点,谢谢阅读!
标签:其它法学论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