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文学论文一般包括:外国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和当代文学、文学理论、文学语言研究、文学批评、文学史以及作家作品研究等几个主要研究领域。精品学习网论文网为您提供文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文学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浅析从上博楚简《容成氏》的“有虞迵”说到唐虞史事的疑问
[内容提要] 本文对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容成氏》的简31、32的编连提出新的看法,认为应该编连在尧以前的古帝王部分;竹书中两次出现的“又吴迵”应当读为“有虞迵”,是属于有虞部族的一位古代帝王之名。文章认为《容成氏》对童书业、杨宽等学者“尧舜同属虞代”、“陶唐氏为虞前及虞时之一诸侯”说是有利的。
[关键词] 《容成氏》 有虞 尧 舜 禅让
《容成氏》简31、32一般认为是可以连读的[①]。我们也这样认为。不过,关于这两支简的位置归属问题,还没有在研究者中达成一致看法。陈剑先生曾经认为应该连简21读[②],后来在他的另外一篇文章中,陈先生承认,如按原来的编连法,则“‘制孝辰(?)’难以讲通”,所以“简序仍暂依旧文之说,但分成几段释写,表明其不一定能连读”[③]。这个看法已较前说谨慎,但似倾向认为简31、32仍与禹之作为有关。王志平先生则将此二简与简16连读,跟舜任用质制乐联系起来[④]。王说是很难成立的,因为此说忽略了陈剑先生指出的简16与简17连读的坚强理由[⑤],所以简31无论如何是连不上去的[⑥]。我们觉得,简31、32的位置确实值得重新考虑。
这两支简十分难读,也给编连带来一定的困难[⑦]。不少学者都从解释“方为三俈”一段入手,作为编连的依据。这当然是一个方法。但我认为,判断这两支简的位置,最好的根据其实并不是解释出“方为三俈”的确切含义,而是识读出简32中模糊不清的那几个字。
李零先生对简32几个残字的识读,几乎没有研究者提出过质疑。李先生的相关释文是:
“於是於(乎)治(引者按,此字当从陈剑说读为“始”[⑧])爵而行禄,以壤于来,亦:迵:,曰德速蓑……”
我们认为从文义上就可以看出其释文中存在的问题。首先,“亦:迵:”的意义不明,至今没有人能够确切解释它的含义,这是很应引起怀疑的;第二,“曰德速蓑(衰)”的主语不明;第三,正如李零先生所说,“以壤于来”当读为“以让于来”,“似指禅让之事”[⑨],那么“来”就应当是一个人名,但这个人指的是谁呢?对这些问题,李零先生都没有很好解释。
我们认为,这都是由于没有很好认出残损的那几个字造成的。简32“曰”字以上的三个字其实都有重文符号,李零先生只标出了两个,是不对的[⑩]。因此,我认为这句话应当读为“以让于□□迵,□□迵曰:‘德速衰……’”。这就可以解决“曰”的主语问题。但问题的关键是“迵”以上的两字究竟是什么。
仔细读过《容成氏》后,我们才知道,其实这个“□□迵”在简文中已经出现过,只是被误读了而已。《容成氏》简4、5、6云:
“□於是乎不赏不罚,不刑不杀,邦无饥(?)人,道路无殇死者。上下贵贱,各得其所。四海之外宾,四海之内贞。禽兽朝,鱼鳖献。又吴迵匡天下之政十有九年而王天下,三十有七年而 终。”
自李零先生把“又吴迵”三字读成“有无通”,信从者颇多(因为“有无通”的说法是再通顺不过的,而且它与“禽兽朝、鱼鳖献”都是三字句)。但也有少数学者反对[11]。我们认为李说不可信。因为从语音上而言,把“吴”读为“无”,虽然韵部相同,但声纽远隔,相通是颇有困难的,我们找不出古书和古文字中的通假例证;其次,如果把“又吴迵”解释成“有无通”,“匡天下之政十有九年而王天下,三十有七年而 终”的主语是什么呢?这和《容成氏》的行文特点不符[12]。“匡政”、“ 终”的动作发出者承上省略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因为实在不能想象主语承上省可以承到几支简以前)。所以“又吴迵”很可能就是这句话的主语。
我们经过仔细思考后认为,简32“迵”字上的两字其实也就是简5中出现过的“又吴”。从放大的照片看,把第一个字读作“来”,实际上毫无根据,此字很清楚是“又”字,对比五号简的“又”字就可以知道,它们都写作中间斜笔末端向左偏的形状。第二字释作“亦”,看似很有道理,其实此字所从的“大”的左边两道斜画中间并没有点画,释作“亦”是没有根据的。此字已经残损得比较利害,如果没有上下文,把它直接释作“吴”恐怕不太能令人信服;但既然简5中已经出现过可能作为“匡天下之政而王天下”主语的“又吴迵”,简32作为主语、宾语的“又□迵”是“又吴迵”的可能性显然是相当大的。因此我们除了把所谓的“亦”字释作“吴”以外,可能就没有更好的选择了。所以简32的相关文字应当释读为:
“以让于又吴迵,又吴迵曰:‘德速衰……’”
从文义看,这里的“又吴迵”和简5的“又吴迵”一样,无疑都应解释成人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解决研究者都没有讲清楚的相关简文中主语不明的问题。陈剑先生曾指出,简6“殁(?)终”以上“讲尧以前的古帝王”,这是非常正确的。所以我们认为这个“又吴迵”就是尧以前的一位古代帝王。我们下面就来讨论有关这位古帝王的问题。
对于简5的“又吴迵”,何琳仪先生和王志平先生都主张读成“有虞迵”(王氏把“迵”读为“同”),我们认为此说是值得重视的。[13]但由于何、王二位先生都没有对“有虞迵”的含义作出具体解释,同时他们也没有注意到简32的“又吴迵”,所以有必要对“有虞迵”的意义作出合理的解释。
我们认为,“又吴”当读成作为部族名称的“有虞”。这其实可以举上博简《子羔》简9“有吴是”读成“有虞氏”为证。推测上举何、王二位先生的说法大概都是这样考虑的。关于“迵”字,王志平先生读为“同”,也许是理解为“共同”、“一同”之类的意思。这样的话,简5“有虞同匡天下之政”也就是“有虞部族一同匡治天下之政”之义,似乎还勉强可通。但是对于我们所指出的简32“以让于又吴迵,又吴迵曰:‘德速衰……’”这句话而言,采用这种读法是讲不通的。所以我们认为“迵”不能读为副词“同”,而应作为有虞部族首领的名字解。
古书记载的古史传说的人名形式中,在部族名称后加上部族首领私名的例子是极为常见的[14],比如“有穷后羿”(见《左传·襄公四年》、《昭公二十八年》,亦称“夷羿”,见《左传·襄公四年》,“夷”为种族名[15]),“有穷”为部族名,“后”义为“君”,“羿”,私名;“寒浞”(见《左传·襄公四年》),“寒”,部族名[16],“浞”,私名;“夏后相”(相为启之孙,见《左传·哀公元年》)。而形式与“有虞迵”最为接近的,是“有过浇”(《左传·哀公元年》)。寒浞杀羿“因羿室”而生“浇”,后又“处浇于过”(《左传·襄公四年》),因为“过”是一个古代部落名称,故称“有过浇”。[17]值得注意的是,《左传·哀公元年》叙述少康为躲避浇的追杀而“逃奔有虞”,而把二姚嫁给少康的有虞酋长[18]是“虞思”。《左传·昭公三年》、《昭公八年》还记载有虞舜的后人“虞遂”。舜以后的有虞部族首领可以称“虞思”,其后人可称“虞遂”,那么舜之前的有虞部族首领称“有虞迵”是很好理解的。所以“有虞迵”就是指有虞部族名迵的酋长。
这样解释“又吴迵”的含义,就要回答为什么此人可以出现在简5中,并成为排在尧以前的古帝王。
过去对“有虞”的含义理解其实颇有局限。比如杨伯峻先生说:“有虞,据云是虞舜之后一个部落国家”[19],这可以代表过去大多数人对“有虞”历史的看法。但在楚国的古史传说系统中,“有虞”并非舜之后才有的部落国家或者舜的后裔,这是十分清楚的。上博简《子羔》叙述子羔问孔子舜的出身,孔子“曰:‘有虞氏之乐正瞽瞍之子也。’”[20],说明在《子羔》所代表的楚地古史传说系统中,舜的父亲是有虞氏的乐正,这意味着至少在舜的父亲的时代,有虞氏这个部族早已存在,说“有虞”是舜的后代显然是不对的。童书业先生在《“帝尧陶唐氏”名号溯源》中曾指出:“有虞大约本是个时代很长的国家(《韩非子》说:‘虞夏二千余岁’,可证古来的传说虞夏历年是很长的),它的初起当与夏并时。”[21]从我们对《子羔》的分析和对《容成氏》简文的排列释读看,这个说法显然是有见地的。童书业先生在同一篇文章中还证明“虞”作为朝代名可以包含尧、舜而言(我们在下文还会详细讨论童先生的这个观点),这也说明把“有虞”理解成舜之后的国家是不对的。
既然认识到了这一点,“有虞迵”作为尧以前的古代帝王,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国语·郑语》记载史伯答郑桓公问时,叙述虞夏商周四代的祖先为“虞幕”、“夏禹”、“商契”、“周弃”。按照《左传·昭公八年》的说法,作为颛顼之后的陈国“自幕至于瞽瞍无违命,舜重之以明德”,可见“虞幕”作为有虞氏先祖(或者说宗神)是一种普遍的传说。古人对自虞幕至瞽瞍的世系有种种异说[22],《容成氏》所说的“有虞迵”也许就是这些传说人物中的某一位的异称,也许与他们完全无关,待考。
现在我们就回过头来讨论简31、32的位置问题。既然简文有“以让于有虞迵”的说法,显然这应该是“有虞迵”这位古帝王“匡天下之政”与“王天下”之前的事情。所以这两支简放在简4、5、6之前是没有多大问题的。从“以让于有虞迵”来看,“有虞迵”之前一定还至少有一个古部族执政的故事。这个禅天下给有虞迵的可能是简35B的“□氏”,但也有可能是残缺简文中的某位古帝王,根据文义分析,后一种可能性要更大。下面就把《容成氏》尧以前的相关简文按照我们的理解排列如下,以说明情况(中间空一行表示有缺简,不能连读):
□氏之有天下,厚爱而薄敛焉,身力以劳百姓,【35B】其政治而不赏,官而不爵,无励于民,而治乱不共(?)。故曰:贤及□ 【43】
孝辰(?),方为三俈[23],救圣之纪:东方为三俈,西方为三俈,南方为三俈,北方为三俈,以躗于溪谷,济于广川,高山升,蓁林【31】入,焉以行政。于是乎始爵而行禄,以壤(让)于有虞迵,有虞迵曰:“德速蓑(衰) 【32】 □于是乎不赏不罚,不刑不杀,邦无饥(?)人,道路无殇【4】死者。上下贵贱,各得其 (所)。四海之外宾,四海之内贞。禽兽朝,鱼鳖献。有虞迵匡天下之政十又九年而王天下,三十有七【5】年而 終。
下一篇:探析《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