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文章的确立与文体的分类——中国古代文体分类生成方式探析

2013-01-09

[13]伏俊琏据此,进一步从文体的体性特征着眼,认为:《汉志》(按,应为《七略》)主要根据赋作所涵有的“讽谕”之旨的多少对其价值进行评判,并据此分为四类:屈原赋类体兼风雅,骨含讽谏,《诗》人风谏之旨最浓;陆贾赋类劝百讽一,竞为侈丽闳衍之词,《诗》人讽谏之旨陵迟式微矣;荀卿赋直陈政教之得失,虽有恻隐讽谏的古诗之义,但与屈原赋类譬喻象征方式不同;杂赋类来自下层,篇幅纤小,作者无征,多诙谐调侃之意,《诗》人讽谏之义微乎其微。伏俊琏:《〈汉书·艺文志〉“杂赋”考》,载《文献》2003年第2期,页25-35。文中言其另有《汉志诗赋略赋分四家说》一文,待刊。

[14]刘师培:《左盦集·汉书艺文志书后》,刘师培:《刘申叔遗书》(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影印北京宁武南氏1934年校印本,1997)。刘师培《论文杂记》又以屈原赋类为“写怀之赋”,陆贾赋类为“骋辞之赋”,荀卿赋类为“阐理之赋”。

[15]章炳麟:《国故论衡·辨诗》。顾实受姚氏、刘氏、章氏启发,在《汉书艺文志讲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中进一步提出:屈原赋类主抒情,陆贾赋类主说辞,荀卿赋类主效物,杂赋类多杂诙谐。又参见程千帆:《俭腹钞》(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汉志·诗赋略》首三种分类”、“《汉志·诗赋略》首三种分类之标准”、“《汉志》杂赋义例说臆”等条。

[16]虞挚:《文章流别论》,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1987),《全晋文》卷77。

[17]陆机:《文赋》,萧统编、李善注:《文选》(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1983),卷17,页243。

[18]刘勰著、范文斓注:《文心雕龙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卷1《原道》,页1-3。

[19]萧统:《文选序》,《文选》,卷首,页1。

[20]傅刚:《〈昭明文选〉研究》,页185-192。关于《文选》的分类,另有37类、38类的说法,兹不赘述。

[21]其中谥册文、哀册文原分二类,褚斌杰《中国古代文体概论》合为“谥哀册文”一类,误。见褚斌杰:《中国古代文体概论》(增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附录《古代文体分类》,页492。

[22]其中表、书奏、疏、奏状各为一类,褚斌杰《中国古代文体概论》合为“表奏书疏类”,误。见该书附录《古代文体分类》,页494。

[23]褚斌杰《中国古代文体概论》附录《古代文体分类》,于该书目录下,漏列“论谏”一类(页497-498),故称58类,误。

[24]褚斌杰《中国古代文体概论》附录《古代文体分类》,于该书目录下,未将原文附录的敕榜、笏记、口字咏、藏头诗、上牌文、密词等单列,故称121类(页498-503),误。按,徐师曾《文体明辨序》即自称全书分文体为127类,见《文章辨体序说 文体明辨序说》,页77。

[25]挚虞:《文章流别论》,《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晋文》卷77。

[26]均见《文心雕龙注》,卷3,页254-256。

[27]《文选》,卷52,页720。

[28]《文心雕龙注》,卷1《宗经》,页22-23。

[29]郝经:《续后汉书》(《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66《文艺志·文章总叙》。

[30]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1965),卷192《六艺流别》提要,页1746。

[31]黄在素:《六艺流别序》引,黄佐:《六艺流别》(《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欧大任刻本),卷首。

[32]关于文体风格学历史发展的详细论述,参见吴承学:《中国古典文学风格学》(广州:花城出版社,1993),页82-98。

[33]《文选》,卷52,页720。

[34]《文心雕龙注》,卷6《定势》,页530。

精品学习网 文学论文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