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议《陈十四夫人》的由来与演变

2013-01-17

 【编者按】:语言学(linguistics)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探索范围包括语言的结构、语言的运用、语言的社会功能和历史发展,以及其他与语言有关的问题。精品学习网论文网为您提供语言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语言学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浅议《陈十四夫人》的由来与演变

《陈十四夫人》这部神话,主要情节讲的是正直、善良、机智、义勇的陈十四和罪恶累累的南蛇之间的复杂、惊险的斗争。

为了揭开这个神话的根源,开头想翻一下古代人类与蛇的帐本。

《陈十四夫人》这个神话的影子似乎源于太古之世。

这个神话源于闽北。"闽本人种名,非地名--《说文》:‘闽,东越蛇种也。‘"人种出自蛇,近乎荒诞怪论,不足为信,其实这里说的"蛇种"是指远古人类以蛇作为图腾来标志自己的部落而言。

"南方卑湿"。气温很适宜蛇类繁衍。远古之世。这一丘陵山地的原始森林里。由于原始人与大蛇巧妙周旋或英勇搏斗。从而产生了不少人与蛇类斗争的可歌可泣的神话。这似乎是《陈十四夫人》的最初由来。

关于崇拜蛇图腾的传说,"即使在文明社会里,也往往会看出许多的‘蛮性‘的遗留来的。"①直到近代"福建某些地区;还有奉祀蛇王的土俗。"②浙南农村里,有些老太婆见到屋边的蛇。不敢惊扰它。反而恭恭敬敬地燃香焚烛。烧纸马。嘴里念念有词将其送走;可笑的是这一带农村,每逢天灾人祸时。住房周围发现蛇。老人们往往认为是蛇妖在作崇;如果某处深山洞穴里发现蛇类。有些人总会联想起蛇精来。

无独有偶是这些事例都是屡见于浙闽两省交界处,与陈十四除蛇的地域环境都相符合。

然而神话涉及蛇与蛇斗争的故事。不仅仅是闽越一地。在大荒之世。比比皆是。后世儒家虽将不少神话改作正史。但仍可在儒家著作的字里行间透出其片段。如《孟子》里就记载着"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③可见那时。洪水泛滥。毒蛇纵横。原始人处境够险恶的了。在我国古籍《山海经》里。涉及人蛇之争的神话也不在少数。如"大咸之山。有蛇。名曰长蛇。其毛如彘毫。其音如鼓析。"④据说这种蛇长达百来丈。更有甚者。如"于毋逢之山。是有火蛇。赤首白身。其音如牛。见则其邑大旱。"⑤还有更大的是:"巴蛇吞象。三岁出其骨?quot;⑥象这种巨蛇。有的动则驱云降旱。伏则摄人啖尸。即使侥幸不被吞掉。也会干竭身亡。有的尽至潜伏湖底。动则掀风腾浪。吞下巨象。三年才慢慢吐出骨来。象这样的巨蛇。盘踞大地。对生产力低下的原始人说来,当然只有对其退避三舍。敬而远之,不得不将它作为超自然的神灵来顶礼膜拜,祈求蛇神消灾降福。关于蛇的神话传说。后世也不少见,如秦惠王时"金牛岭的大蛇挡道伤害生灵";⑦"汉灵帝建宁二年四月望,帝御温德殿。梁上飞下大青蛇,帝惊倒";⑧东越国将乐县山洞中的大蛇。装神托梦。强索童男童女;⑨梁武帝时毒蛇化皇后;唐朝传奇《白蛇传》里的蛇精,还有不少传说里涉及"蛇郎"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