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晋以前。这个神话还没有受佛教的影响。传说梁武帝时被李寄斩灭的妖蛇又复活了。潜入皇宫吃了皇后。化成正宫娘娘盘踞深宫想陷害武帝。一次妖蛇端面条给武帝吃。佛教紫贡禅师化成老郎中。指点皇上念了咒,只见满碗面条都是伸颈吐舌的大蛇小蛇。武帝吓得惊魂落魄,这才恍然大悟,随即皈依佛门,舍身同泰寺。从此这个神话受到释教的影响。
据说,后来《李寄》这个神话,又增了"皇宫除蛇"这一精彩节目。
自宗教渗入这个神话后。历朝封建统治者为了达到某 些政治上的需要,也曾利用儒、释、道三教来篡改这 个神话为其政治服务。"他们往往千方百计地通过他们意识形态集中的宗教形式?quot;巧妙"地去篡改广大群众所创造的反神权的英雄,使之变成掌握在他们手心,为其政治服务的"偶像"。这种利用宗教麻醉人民的验方,往往能起政治、法律所达不到的效能。
从资料中可以看到唐朝以后,历朝的帝王都或多或少地利用宗教来对这个神话加以控制、利用。使这个 神话,在不同朝代,体现了不同政治面貌。"唐初,因李世民尊重他的老祖宗李耳,而把道教列为国教。"(29)因之释教受到排斥、释、道两教长时间地进行明争暗斗这种尔虞我诈的矛盾冲突。在"陈十四夫人"原始资料的开头。就明显地反映出来。当葛氏劝其丈夫陈上元礼佛,而上元却气冲冲地说:"我是信道不信佛?quot;又一次,陈上元祝寿,女儿陈十四坚持"先参拜观音菩萨,后向爹爹拜寿"。终于导致上元怒火冲天,登楼"打碎观音金身"。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故事里不是明显地表现出唐朝时释、道两教的斗争吗?
宋王朝的兴起,鉴于前朝宗教冲突对政权带来某些不利的教训。因之采取了更毒辣的笼络手段。融儒、释、道三教为一体。构成了我国哲学史上称为"理学"的反动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来麻醉人民。 这方面在神话的情节中暴露无遗。陈十四本人即信佛又崇道。也追求荣华富贵。她是观音"佛血"的化身。在观音指点下竟往庐山学道。奇怪的是当她自己受封"护国夫人"时,还积极为爹爹、丈夫讨取皇封,以达到满门富贵荣华。在这里,陈十四显然已成了宋王朝提倡的儒、释、道三教融合的化身。
从陈十四身上,我们不但看出了历朝宗教对她的渗透,同时也似乎看到唐宋以来封建王朝的宗教主张。
五
《陈十四夫人》,在唐末五代以前,主要以歌谣、口头讲述的故事形式流传。到唐末宋初受佛经"变文"的影响,经民间艺人,不断加工成为七 字夹白的鼓词,民间称之为《夫人词》、《娘娘 词》或唱《灵经》,几百年来与口头故事讲述并存于浙南农村镇集和闽北一带的,还有戏剧、评书、山歌等等艺术形式,在宁波地区也有类似的神话,叫做《安知 县斩蛇》。(30)
《安知县斩蛇》这个神话,似乎和《陈十四夫人》同母题,不过传播到三北后,当地人民根据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自身生活体验,发挥了大胆想象。铸造出符合三北人民胃口的美味佳肴来。这种同母题而各有地方特色的兄弟型的民间神话,在国内外不乏先例。
民间文学是口头流传的,由于时代、环境不同,讲述者口才的高低,同一母题的故事,往往存在着人物,情节或细节的不同,难怪民间流传着。"只有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同印板,没有故事共先生。"就是这个意思。例如在庆元、闽北发现的《陈十四夫人》故事、线条就简单、朴素得多,仅"洛阳桥"这个情节和丽水、青田等县的鼓词比较,就有两处变样,试列表对比之。
《陈十四夫人》、"洛阳桥"情节‘变异比较:
庆元《陈十四夫人》的故事比之《李寄》的情节,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同《陈十四夫人》的鼓词相比就简单得多。据推断,庆元的故事应介于《李寄》和《陈十四夫人》之间。庆元故事中"洛阳桥"蔡母吞珠的情节,是受上古"感生"神话"纵华感枢星生舜"。"简狄吞玄鸟生契"的影响而来的。这是后人为美化蔡状元而加上去的。
《陈十四夫人》为什么会这样深入民间呢?有人说是由于旧 社会边远山区。医药卫生条件差,把陈夫人当作求子,摧生,育婴的保护神。其实人们信仰陈夫人远不止为此,主要是在于陈夫人,那大智大勇,斩妖灭怪,保国为民的无畏精神,深深地憾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心。
从《陈十四夫人》鼓词、戏曲流传的地区来看,人们是将鼓词、戏曲作教科书看待的,因为旧社会很多村民终生没有机会出远门。妇女整天绕三头--锅灶头、柴仓头、猪栏头;男人成日上"三头"--地头、田头、山头。只有每年村集唱夫人词,演夫人戏等等,他们才有机会抛头露面去听词看戏。山村里把懂"唱词盘戏"的人,称作能人。他们祖祖辈辈,以陈夫人的故事教育儿孙,比如勉励子女们学习陈十四的长处,护国为民,为人民做好事;讲述南蛇的阴险毒辣,两面手法的故事,教育孩子们要提高警惕,免得上当,也有的家庭长辈,喜欢选择词文中的俗语警句,训诫小辈,?quot;解冤释结最要紧,冤家可解不可结"。启发人们和睦友爱;以"占人田地水冲沙,占人老婆勿作家"。"善恶到头终有报,只差来早与来迟。"警告人们别作坏事;叮咛亲人们出门小心,则是"口渴勿喝山坑水,穷山僻岭毒蛇盘,金鸡啼明早上路,红日衔山早宿店,借宿要拣大所在,小小地方出歹人!"劝人少喝酒,则是选陈十四劝二哥法清戒酒的话:"酒是米做的,要少吃,多则言语极乱。"劝妇女少受家庭牵累,则拣林氏劝陈十四出嫁,陈十四反驳大嫂的话?quot;一男一女一支花,三男四女是冤 家。""儿女多是眼前冤。"来告诫……。
由于受陈十四夫人的深远影响,人们往往把村子里机智勇敢,敢想敢为的人,叫做陈十四,将两面三刀,阴险毒辣的人喊作南蛇精,称只讲大吃大喝,干事糊涂者为法清。
陈十四夫人除流传浙南、闽北、台湾外,在东南亚,欧洲、美洲华侨聚集较多的地方,也有影响。
由于陈十四除邪灭怪,保国为民,唐王封她为《护国夫人》,宋初追封她为《平天圣母娘娘》。据说这个封号到清同治年间曾被削掉"平天"二字,传说清朝同治皇帝,沉湎于酒色微行于青楼舞榭。终致染上梅毒,亲自好几次到"夫人庙"求陈十四保佑。结果还是剧毒攻心,一命呜呼,于是朝中归罪陈十四,降旨将她的封号"平天"二字削掉,成为"圣母娘娘"。这些传说纯属荒诞无稽,不值一笑,但从这些"海市蜃楼"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到,唐以后陈十四对历朝也有影响。
从晋干宝撰"李寄"至唐末宋初《陈十四夫人》的成型。这当中经历了六百多年相当错综复杂,曲折迂回的途程。那些增添的新内容,新枝节虽无"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那么细腻委婉缠绵悱恻,却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股粗犷、豪放、悲壮的燕山雄风。故事的增枝添叶,使这个神话更具人民性、更富民主精华。也就是这个原因才能吸引住广大的人民群众。拨动人民群众的心弦。扎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灵深处。这个神话不管是人物的变动。情节的发展,主题的深化,都不是孤立的主观臆造,而是跟着时代的脉博的跳动而不断变动着。"一面是人民的美好愿望的反映,一面是宗教的有意利用,这充分说明,民间传说、民间故事等的变化,是有它的严肃的社会背景和迫切的群众心理基础的,传说故事里改变了新内容、新情节,往往有着积极的意义。"(31)
如果说历史象长河,那么《陈十四夫人》的由来、演变、成型就是沿着这条曲曲折折的巨流,随着波浪的汹涌起伏,闯过激流,绕过险滩,奔过平川,不断前进。
注:
(1)《东方杂志》第十卷、第一号、郑振铎:《汤祷篇》。
(2)林纾:《畏庐琐记.蛇王》
(3)《孟子》卷六:滕文公章句下
(4)《山海经 北山经》
(5)《山海经北次三经》
(6)《山海经海内经》
(7)《华阳国志.蜀志》
(8)《三国演义》第一回
(9)干宝:《搜神记》
(10)《世界趣闻》、浙江人民出版社80、10版
(11)《路史后记十注引江源记》
(12)《山海经大荒北经》
(13)《同》⑧
(14)《论衡》福虚篇
(15)《三国志》卷21裴松之注引《魏略》
(16)同⒂
(17)《搜神记.李寄》
⒅《钟敬文民间文学论集》(上集)309页
⒆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173页
⒇《童女箭》中华书局版,童话廿五种
(21)《野客丛书》卷九
(22)《唐会要》卷四
(23)见青田文化馆资料
(24)民间鼓词艺人:吴茂卓
(25)民间鼓词艺人:陈国连
(26)《宋史.蔡襄传》
(27)《福建三神考》中山大学民俗丛书,魏应麒编著
(28)《钟敬文民间文学论集》(上)312页
(29)戴不凡:《小说见闻录》4页
(30)《宁波文艺》1981年第六期
(31)《钟敬文民间文学论集》(上)84页
下一篇:浅议末世凤凰难自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