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英语论文 > 语言文化论文

语言文化研究的汉字转向

编辑:

2014-03-26

三、以“字学”为中心的中国语言与文化

从人类文字形式的角度看,世界的语言学可以划分为拼音文字的语言学和表意文字的语言学两种。不同的文字形式和不同的语言类型相适应,不同的语言学范式也和不同的语言文字类型相适应。拼音文字的语言学具有其内在的地方性和世界性,同样,表意文字的语言学也具有其内在的地方性和世界性。我们今天,误将前者的地方性理解为世界性,而对前者真正的世界性不甚了然;误将后者的地方性替换为前者的地方性,更对后者的世界性浑然不觉。汉语是一种什么样的语言,汉字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字,汉语和汉字是什么样的关系,对这些“本体论”问题的认识,不仅取决于汉语汉字本身的性质,而且取决于研究者的语言学思维方式:是印欧语思维,还是中文思维?而决定语言学思维方式的,归根到底,就是所使用的基本概念:是印欧语概念,还是中文概念?而汉字的概念,对于欧洲语言来说,正是一个不可译的概念,正如欧洲语言的word,对于中文来说,也是一个不可译的概念。迄今为止,中国语言学的地方性知识与西方语言学的地方性知识的接触,中国语言学与西方语言学的交流,中国语言学的现代化,症结所在,就在这里。叶秀山先生在上世纪90年代,从文化比较的角度明确指出:“西方文化重语言,重说,中国文化重文字,重写。……中国文化在其深层结构上是以‘字学’为核心的。”

王蒙对这种“字学”核心做过生动的阐释。他认为,中华传统典籍注重的最根本的概念,多半是“字本位”即以单个表意汉字为本体的。“如哲学里的天、地、乾、坤、有、无、阴、阳、道、理、器、一、元、真、否、泰……伦理里的仁、义、德、道、礼、和、合、诚、信、廉、耻、勇……戏曲主题则讲忠、孝、节、义,读诗(经)则讲兴、观、群、怨……有了仁,就要求仁政;有了道,就认定执政的合法性在于有道,并区分王道与霸道还有道法自然与朝闻道夕死可矣;有了义,就提倡舍生取义的价值观念……这些文字、概念、命题,不但有表述意义、价值意义、哲学意义,也有终极信仰的意义与审美意义。华文注重文字———概念的合理性与正统性,宁可冒实证不足或者郢书燕说的危险,却要做到高屋建瓴与势如破竹,做到坚贞不屈与贯彻始终。”“字”在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中,是有独立意涵和灵魂的语言符号。字的书写重构中华文化的意识形态;字义的演变和延异,以静穆的形态和廓大的胸怀推宕意涵的增生,同时又“万变不离其宗”。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