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03-25
三、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新人文主义
萨顿认为由旧人文主义者和狭隘的科学家或技术专家造成的“‘机械时代’必然消失,最终要代之以‘科学的时代’”。为此,我们要准备一种新文化——科学人文主义,或称之为新人文主义。萨顿提倡的科学人文主义是“第一个审慎地建立在科学——人性化的科学——之上的文化”。“新人 文主义不会排斥科学;它将包括科学,也可以说它将围绕科学建立起来。”对于新人文主义中科学的地位,萨顿说:“科学是它的核心,但仅只是核心而已。”“我从来没有宣称科学比艺术、道德或宗教更为重要,但是它更为基本,因为在任何一个方向上的进步总是从属于科学进步的这种形式或那种形式的。”萨顿进而阐述说:“新人文主义并不排除科学,相反将最大限度地开发科学。它将减小把科学知识抛弃给科学自己的专业所带来的危险。它将赞美科学所含有的人性意义,并使它重新和人生联系在一起。”
萨顿认为,新人文主义有两个主要特征,也是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相区别的特征:第一个特征是回顾过去。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运动也回顾过去,但主要在文学、艺术和哲学方面。而新人文主义对于过去的回顾除了文学、哲学、历史外,还包括对科学的回顾,尤其是对科学固有的精神、科学的历史和科学的人性的回顾。新人文主义的第二个特征是针对未来,作为未来社会的文化帮助人们向科学时代更好地前进。他说“这是把我们的任务和以前的人文主义者完成的事业相提并论的另一个恰当理由。然而,他们的运动本质是针对过去的;而我们的则更多地面向未来。”新人文主义的两个特征决定了它必须进行持续的斗争,既要反对破坏传统的技术专家和粗劣的唯物论者,又要反对盲目、无益的唯心论者和旧人文主义者。
萨顿认为,开展科学史教育是实现新人文主义的最佳途径。“在旧人文主义者同科学家之间只有一座桥梁,那就是科学史,建造这座桥梁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要文化需要。”因为,科学的历史“考虑到精神的全部变化和文明进步所产生的全部影响,说明科学事实和科学思想的发生和发展。从最高的意义上说,它实际上是人类文明的历史。其中,科学的进步是注意的中心,而一般历史经常作为背景而存在。”他还说:“科学的历史,如果从一种真正哲学的角度去理解,将会开拓我们的眼界,增加我们的同情心;将会提高我们的智力水平和道德水准;将会加深我仃对于人类和自然的理解”。
通过科学史教育,可以使科学人文主义化。“我们必须使科学人文主义化,最好是说明科学与人类其他活动的多种多样关系——科学与我们人类本性的关系。”而且,科学史中的历史观点和文学艺术基础使得科学家能够了解人类生活中除了科学以外的东西。同时,对科学方法的解释使旧人文主义者对于科学的精神有更好的认识。换言之,“向人文科学工作者说明科学发现的内在意义(不仅是它们的外在的用途),向科学家们说明人文科学的深刻人性,从而使科学家和人文科学工作者紧密团结起来。”利用这样的方式,科学史教学可以填补科学家和旧人文主义者之间的鸿沟,从而促进科学和人文的融合。
四、科学人文主义的作用
萨顿认为,通过新人文主义运动,人们不仅可以了解历史的人事沧桑变化,满足我们的精神享受,还可以更清楚地预测未来,达到双重的复兴,“对于文学家是科学的复兴,对于科学家则是文学的复兴。”。具体体现在以下四点:
首先,新人文主义起着保卫科学的人性传统的作用。历史上的科学家因为坚持科学的人性才没有走上歧途,如果没有这些传统——科学的人性,人类终究会走进物质欲望的泥塘,世界上技术再高超的专家或能工巧匠也无能为力。
其次,新人文主义能消除偏见。如前文所述,旧人文主义者对于科学家、技术专家怀有偏见,认为他们对于科学技术之外的东西一无所知;而科学家和技术专家认为旧人文主义者沉浸于过去的历史,对当今特别是科学非常发达的现状毫无所知。在新人文主义运动之后,这种状况将不复存在。不同地域的人、不同时代的人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会不一样,这就意味着造成偏见是必然的结果。新人文主义运动同样可以消除这些偏见。萨顿作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正如消除地域偏见的最好方法是去旅游一样,要想摆脱我们时代的局限同样必须到各个时代去漫游。我们的时代并不一定是最好的和最聪明的时期,并且无论如何不是最后的时代。”
再次,新人文主义还能加强合作。新人文主义是一种建立在科学之上的文化,它是一种以科学为重心的“大综合”。在新人文主义文化的主导下,原来有偏见的科学家、人文主义者消除偏见之后重新走在一起,为了创造美好的未来这个共同的目标上走向合作。萨顿相信科学家、哲学家和历史学家一定会更加密切地合作,他们的合作一定会产生美好的东西,并且合作将会进一步扩大,继而与艺术家的合作也会实现。这也是萨顿所称的“新人文主义的综合”。
最后,新人文主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一种新的精神生活,谦恭、温和、自由的生活,没有忧郁和狂躁的生活。”针对眼前的生活,萨顿感叹说:“我们建造雄伟的桥梁、飞艇、摩天大楼,如果我们因此失去了快乐的技巧和谦逊的生活,那么这一切对于我们人类又有什么用处呢?如果我们注定要死于疲于奔命的单调生活,那么物质上的清洁精密以及舒适卫生又有什么用处呢?——一刻真正的生活抵得上一辈子的安逸呀!”
标签:科技哲学论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