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03-25
在斯诺之后,国外学者对科学和人文分裂纷纷发表意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波兰尼、马斯洛、罗蒂、费耶阿本德和大卫·格里芬等人。波兰尼抛弃了实证主义的科学观,强调科学是一种个人知识,在这种知识的获取过程中,意会认知的运行机制起很大作用。意会认知的主体积极融入认知客体即认知对象,同时,认知客体也积极向认知主体归化。波兰尼认为这种意会认知的运行机制改变了实证主义的科学观,从而成为科学和人文融合的桥梁。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马斯洛强调人性本善,认为科学和人文在人性本善的基础上走向统一。罗蒂则否认科学的客观性和合理性,强调科学向人文归化。费耶阿本德奉行无政府主义,消解了科学与人文融合的问题。作为神学院教授,大卫·格里芬反对心物二分,认为世界包括科学和人文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复杂整体。在以上五种代表性的观点中,波兰尼寻找的也是科学与人文之间的桥梁,这个桥梁在于科学知识的获取过程中,显然,波兰尼借鉴了萨顿在科学和人文之间嫁接桥梁的方法。马斯洛将萨顿提出的“科学的人性”继续深入。前文已经提到,萨顿期望科学史教学使科学人文化,而罗蒂也延续着萨顿的科学人文化方法,区别在于萨顿信奉的是实证主义科学观,而罗蒂的科学观具有后现代倾向。
国内学者对科学人文主义的探讨起步较晚,局面复杂。一部分学者引进介绍国外科学人文主义研究的成果,一部分学者纠结于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等相关概念中。对于科学和人文分裂提出解决的办法主要有:(1)从相互联系的角度出发,将科学和人文统一于大科学整体中;(2)将“人性”作为科学和人文融合的基础;(3)从建设人类美好社会的目标或者实现“全面发展的人”这个目标下实现科学和人文的融合;(4)以辩证的眼光看待科学和人文的统一,强调两者之间的动态的发展;(5)认为科学和人文会在一定范围内统一,如常立农认为技术文化是沟通科学和人文之间的桥梁;郝刘祥认为科学史是沟通科学和人文的桥梁。将这五种解决办法与前文所述的萨顿的科学人文主义相对照,就会发现第(2)、(3)、(5)种是萨顿观点的深化。萨顿提出新人文主义的时候就强调了科学的人性、强调科学家和人文主义者在建设未来的美好社会的目标下走向融合,强调科学史是沟通科学和人文的桥梁,并身体力行,奋斗一生。
综上所述,萨顿第一个认识到科学和人文的分裂,提出新人文主义思想,为解决科学与人文的分裂提供了一种研究径路,并为后来的学者所参考并深入发展,其科学人文主义思想具有理论先导的作用和意义。
相关推荐:简析孔子权变思想及其在现代的意义
标签:科技哲学论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