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进行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我们如果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规律,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学生就能做到举一反三,切实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为切实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在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学实践中,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解析应用题数量关系,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在分析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探求解题途径时,由于思维过程不同,一般是用分析法,即从应用题提出的问题出发,找出解题所需的的条件,还有一种是用综合法,即从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出发,推出所要求的问题。但对于一些较复杂的应用题,还可以利用其它的一些方法,显示数量关系,从而找到解题途径。
例1、甲、乙两个工程队,因工作需要,要把两队人数调整,甲队用自己人数的 1/6 与乙队人数的 1/7 调换,交换后,两队人数相等。问原来甲、乙两队人数的比是几比几?
这题目学生直接列式解答有一定的难度,可考虑引导学生设具体值进行解答。设甲队原有60人,乙队原有X人,甲队人数的 1/6 则为:60× 1/6
=10(人)。乙队人数的 1/7 为 1/7 X人。将甲队人数的 1/6 与乙队人数的 1/7 调换后,甲队现有人数:60-10+ 1/7 X,乙队现有人数为:X-
1/7X+10。根据题意可得:60-10 + 1/7 X = X- 1/7 X+10。解得:X=56,即如果甲队原有人数为60人,乙队原有人数则为56人。因此可得,甲、乙两个工程队原有人数的比为:60∶56 = 15∶14 。
二、 通过一题多问的训练,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利用相同的条件,启发学生通过联想,提出不同问题,可以不断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2、“六年级有女生45人,比男生少 1/10 ” ,请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可启发学生提出下列的问题:
(1)、六年级男生有多少人?
(2)、六年级女生比男生少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