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小学 > 教案 >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远亲不如近邻教案怎么写(三年级品德与社会)?

编辑:sx_liax

2016-03-25

远亲不如近邻,指遇有紧急情况需要帮助的时候,远道的亲戚就不如近旁的邻居那样能及时给予帮助。这篇远亲不如近邻教案怎么写,给大家参考教学,教案内容非常详细。

远亲不如近邻教案怎么写(三年级品德与社会)?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远亲不如近邻》。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和邻居打交道的机会是比较多的,邻里之间同龄的小孩还会经常在一起写作业、玩耍。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邻里互动迅速减少,邻里的许多功能(如守望相助、娱乐消遣等)也逐渐减弱。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看,学生对邻里之间关系的认识往往只停留在表面,知道要和邻居搞好关系。但由于城市人居住条件的改善在客观上造成了邻里间的交往少了,学生对“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还缺乏切身的体会。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知道邻里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互相谦让。教学难点是:学会处理与邻家伙伴的关系,学会为别人着想,体会远亲不如近邻。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1.引导学生讲述自己与邻里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交流邻里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事例。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分析,重点放在如何与邻居主动来往、相互谦让或沟通。3.教师要从身边的事入手,帮助学生剖析、理解教材中的故事,并从中获得一些真正的感悟。

设计思路

本主题活动的设计,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我与家庭”部分的“懂得与邻里要和睦相处”这一具体内容,从教材提供的范例入手,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经历,运用探究学习的方式,力求使学生懂得邻居之间的和睦相处,不但给自己、给他人带来方便,更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邻里相处要讲谦让。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教师在课前可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搜集自己生活中的亲身经历、具体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更好的理解主题。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邻里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互相谦让,感受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快乐。

能力:学会处理与邻家伙伴的关系;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做到与邻里友好相处。

知识:了解各种邻里关系;知道共同商量、互相谦让,容易解决邻里之间的矛盾。

教学重点

知道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和睦相处、互相谦让。

教学难点

学会处理与邻家伙伴的关系,学会为别人着想,体会远亲不如近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故事录音、歌曲、图片、诗歌等)

学生准备:收集自己家里和邻居互相关心、互相谦让、和睦相处以及和邻居小伙伴一起玩耍或闹矛盾时的事例。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22-P23页内容,话题为“谁帮我家收了被子”。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24-P26页内容,话题为“我和邻居小伙伴”。

第三课时完成教材P27-P28页内容,话题为“多为别人想一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谁帮我家收了被子

1.昨天,李华家发生了一件怪事,她想请大家帮帮忙想想是怎么回事,我们一起来听李华说说。(播放故事录音(片段))

2.(出示标题:谁帮我家收了被子)你们猜猜李华家的被子会在哪呢?学生自由发言。

生1:可能被风吹走了吧!

生2:会不会是被别人拿走了!

生3:说不定是邻居帮着收了!

……

3.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吗?我们继续来听李华说。(继续播放故事录音)

4.原来是这么回事啊!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感受呢?学生自由发言。

生1:王奶奶真是位乐于助人的老人。

生2:李华家的邻居真好。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