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caoq
2015-10-27
多做一些试题对正式考试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真题,精品学习网为您提供了2014届高一语文期中试题,希望可以对你有用。
2014届高一语文期中试题
一、阅读下边一篇通讯,完成1—4题(19分)
①中秋佳节,月圆之夜,这座城市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和陈绪水分享一块甜甜的月饼。
②47岁的西安志愿者陈绪水,在支援玉树地震灾区时被6只藏獒咬成重伤,得知已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后,经济拮据的他拒绝好心人的捐助,独自一人离开了医院。在兰州和西安两地志愿者接力寻找多日未果之后,今天,两座城市的文明办联合发出寻人启事,希望找到陈绪水,帮他继续治疗,为他分担困难。
③我们要找到志愿者陈绪水,是因为他已经深深地感动这一座城市。许多年前,一名军人在车上遭遇小偷,他没有粗暴相向,而是把身上的70元钱全部给了小偷,希望他谋生糊口重新做人。这名军人就是陈绪水,当时他的津贴是每月10元钱。24年前,陈绪水复员来到西安打工,他用第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三轮车和工具,义务清扫街道和景点,从那时一直干到他失踪之前。尽管生活艰难,陈绪水和妻子仍然收养了一个失去亲人的女孩儿。汶川地震之后,陈绪水组建了一支由98人组成的“爱心支队”,在灾区工作了90多天。玉树地震发生,他又一次第一时间赶赴救灾前线。
④什么东西能够代表一座城市的精神和品质?在悠久的历史、辉煌的现状背后,人的风貌才是一座城市的灵魂。西安之大,首先是市民襟怀之大;西安之美,首先是公众心灵之美。志愿者陈绪水以绵绵不尽的无声大爱,以点点滴滴的义举善行,成就了一个自足于奉献的自我,同时也塑造出一个西安市民的形象,甚至是一座城市的道德身影。万家团圆日,把酒邀明月,我们怎能不记起这样一位平凡质朴、低调高尚的市民?
⑤我们要找到志愿者陈绪水,是因为良知需要一个归宿。陈绪水不曾向社会索求过什么,甚至当生命面临危险,当健康即将消失,他想到的仍然是不花别人的钱,不麻烦人们去注意自己。我们将怎样面对这锥心的放弃?
⑥有一个肃穆的词汇叫做良知,古人说良知即不虑而知。在合格公民陈绪水面前,社会尤其需要兑现自己的良知。让志愿者流汗之后又流泪流血,这不符合社会的良知。让陈绪水在付出半生爱心之后,于寂寞中耗尽生命,这不符合社会的良知。以良知的名义,我们必须找到陈绪水,让他接受必要的治疗,让他的家庭保持完整与幸福。社会即我们每一个人,我们怎样对待陈绪水,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预见,将来在我们遭遇困厄之际,社会将怎样对待我们。因而寻找陈绪水,也是为我们每一个人寻找良知的归宿。
⑦不用去指责陈绪水的自我放弃,这不是个人的性格悲剧,而是社会体制的深刻疼痛。或许一切病痛的疗救都需要时间,我们愿意看到某些社会缺损因此得以逐步修复。我们更愿意看到,寻找陈绪水的过程,成为一个指向个人心灵的过程:超越悲怆,走向爱;超越琐屑,走向陈绪水那样的澄明境界。
⑧月圆在即,唯愿好人平安。(摘自2010年9月19日《西安晚报》有删改)
1.从文章看作者写到了陈绪水哪些“点点滴滴的义举善行”?(6分)
2.文章多次写到“中秋”、“月圆”,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5分)
3.文章中所说的“良知的归宿”是什么含义?(4分)
4.指出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4分)
A.作者认为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现状都不能代表西安,只有像陈绪水这样博大的襟怀和美好的灵魂才是西安的精神和品质。
B.陈绪水几十年如一日满足于自我奉献,他是西安市民的杰出代表,也是西安这座城市道德水准的重要体现。
C.第⑤段中,面对陈绪水的对健康和生命的放弃,作者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心痛不已的强烈感情。
D.第⑥段,作者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以整句形式强调社会在陈绪水事件中不应无所作为,因为社会是有良知的。
E. 作者认为陈绪水放弃治疗这一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社会体制以及他自身的个性都有很大关系,要解决这一事件还需要很长时间。
标签:高一语文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