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先,事物称名之先,也就是尚未被命名的事物。荒言之后者校比焉:荒言,妄言,《庄子·齐物论》:“予尝为女妄言之,女以妄听之奚。”妄言即孟浪之言,所谓“孟浪之言”,《齐物论》释文:“李云:犹较略也。崔云:不精要之言。”凡议事物之名,诸多有疑。在尝试性的拟名之后,将会得到校核比较。以上是说事物的得名有一个过程,诸多称名之中,经比较淘汰不准确的,最终达成共识,形成定名。“校比”,李零先生引《周礼·地官·党正》:“正岁,属民读灋而书其德行道艺,以岁时莅校比。”
举天下之名,虚树,习以不可改也:
树,原简字形从言豆声,李零先生读为“树”。“虚树”,虚拟的表识,意即名是虚拟的称呼。“名”相对于“实”为虚。树,立也。树有标志、范围的意义,《易·系辞》:“不封不树”,虞注:“聚土为树。”封树是圈定一定的范围,并明其所属。而“名”对于“实”而言,也具有内涵(属性)与外延(范围)两方面的意义。“习以不可改也”,犹约定俗成。
举天下之作,强者果天下【10】之大作,其炽尨不自若作,甬(用)有果与不果,两者不废:
果天下之大作,成就天下的大作。“果”,成也(《论语·子路》“行必果”缪协注)
炽尨:“炽”原简字形以上从日,下从火之字为声符。新蔡葛陵楚简甲三33有一人名用字,从黾,其声符也是上从日,下从火,该字简甲三342作“萴”。据此该字有可能读为“炽”,“炽”、“萴”皆是职部字。“炽”是盛的意思,“尨”读为“厖”,大也(《尔雅·释诂》)。“其炽尨不自若作”,强者所成就的大作,其盛其大不是他自己的如此之作。亦即作之预期与作之成果不一定相符。
用,因也。“用有果与不果”,因此有达到目的的,也有没达到目的的。
两者不废,不以成败论也。
举天下之为也,无夜(亦)也,无与也,而能自为也:【11】
无亦也,《庄子·田子方》:“颜渊问于仲尼曰:‘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
无与也,“与”,如也(《广雅·释诂》)。经传“弗与”犹弗如,“孰与”犹孰如(王念孙《广雅疏证》)。
以上将“为”与模仿、趋同区别开来,凡模仿、趋同,“为”在他人,非我之“自为”也。
举天下之生,同也,其事无不復:
参简5:天道既载,唯一以犹一,唯復以犹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