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天下之作也,无许极,无非其所:
“举”字据庞朴说补。
《管子·心术上》:“天之道,虚其无形。虚则不屈,无形则无所位?,无所位?,故徧流万物而不变。”?是迕之异体,逆也。[10]天之道没有任何地方与万物相逆,故能徧流万物。知简文“无许极”即无背离恒。“无非其所”,皆是也。天下之作,没有背离恒的,这是普遍性的道理。“极”,原简字形从心亟声,读为极。[11]《系辞》“易有太极”,帛书本作“恒”。此处“极”也是“恒”的意思。
举天下之作也,无不得其极而果述(遂)。甬(用)或【12】得之,甬(用)或失之:
用或得之,用或失之,用,因也,因得其恒,故得之也;因失其恒,故失之也。
举天下之名,无有废者:
这句话可以逆推,凡被废者,被淘汰者,未被公众认可者,不可谓名。
与(举)天下之明王、明君、明士,甬(用)有求而不患:【13】
与:庞朴先生读为“举”,其说甚是。
明王、明君、明士,承上文,明王、明君、明士乃所谓“名”。
患:整理者隶定为从心吕声之字,读为虑。按原简该字稍残,下从心,心上之二口有竖画穿出(下口中的竖画尤明显),有可能是“患”字。《老子》十三章:“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简本乙7)明王、明君、明士因其有求,所以“不患”。典籍“不患”为辞,其后例有宾语;简文“不患”后无宾语,应是承上文省略宾语“得失”。
《墨子·经上》:“虑,求也。”《经说上》:“虑也者,以其知有求也,而不必得之。”盖求有得之者,亦有失之者,明王、明君、明士其所以为“明”,必知得失之理也。既知得失之理,故求而不患得患失也。
二
以下我们讨论几个问题,有些是题外话。
(一)关于“恒先”
李零先生认为“恒先”是表示“道”,意思是对的。不过简文明确以“恒”(简2“恒莫生气”)或“恒先”为本根,而“道”仅简9“天道既载”一见,此与《老子》、帛书《道原》等以“道”为本根有所不同。简文“静”、“虚”等概念近于《管子·心术上》中的“静”、“虚”;所论“音、言、事”,与《内业》中的“音、言、使”相同(参上文)。因此可以认为,竹书《恒先》应是稷下学者所作。
《管子·心术上》:“天之道虚,地之道静。虚则不屈,静则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