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伦理是人们在现实的社会经济中产生,并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评价和指导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无论是我国还是西方,古代思想家就已对经济伦理进行了初步和有益的思考。【详情】
蓝鼎元(1680—1733)字玉霖,别字任庵,号鹿洲,福建漳浦人.拔贡出身.先后出任幕友、知县与知府。他是清代著名的循吏。。。。。【详情】
亚历山大·哥特利市·鲍姆嘉通(Alexander Gottliel Baumgarten ,1714 — 1762),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哲学家、美学家。【详情】
20世纪的中国美学研究,是一个收获巨大的领域。其成就有三:一,从无到有,中国美学具有了现代形态;二,打开了中西美学的交流之源,使中国美学研究获得了更为广阔的知识空间。。。。。。【详情】
应承认,以李泽厚、刘纲纪、蒋孔阳、周来祥等为代表的“实践美学”把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实践论引进美学是正确的,不从实践角度考察和审视审美活动,审美活动对人类而言就可能成为“永远的困惑”。【详情】
自然科学作为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探求进而认识自然规律的理论与活动,在其认识过程中,充分显现与揭示了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美的特质。。。。。。【详情】
儒家人文精神蕴含着深刻的美育品格,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化育之道;形成于“轴心时代”的命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奠定了这种文化精神品格的基础。【详情】
美学从诞生到今天,伴随着人类思想的不断提升和人类审美实践的日益丰富多彩,经历了多次转型,也产生了以不同研究对象命名的审美观念和美学学科。。。。。【详情】
中国工艺美术史中,青铜器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青铜灯具作为其中一员也绽放着璀璨的光芒.本文以长信宫灯为例,从环保、光学、器形结构和审美角度加以研究、并作以论述.【详情】
上个世纪伊始,1906年,王国维先生在中国首倡美育,并且提出在中国要以美育取代宗教的缺位,所谓“美术者,上流社会之宗教”。【详情】
在中国当代美学的论争、流变和发展中,蒋孔阳的美学研究对于中国当代美学的建设具有了不可或缺的意义。许多人认为,蒋孔阳美学思想接近李泽厚,被称为实践观点美学。【详情】
世纪之交,在美学领域,对人本质的理解没有获得什么实质进展,审美欣赏的本质、特殊性没有得到正确、合理解释,“美是什么?”的问题被一些人有意丢开或无意放弃。【详情】
“世界”(Welt)与“大地”(Erde)是海德格尔艺术哲学中的一对核心概念,它是海德格尔对“生存空间”的双重建构,这种建构后来发展成为“天、地、神、人”的四重建构。【详情】
20世纪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是“自由美学”。该美学认为,“人本质”是“自由”,接着“从人本质解释美本质”,或认为“自由”源自“物质生产”,于是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论”为哲学基础。。。。。【详情】
审美境界理论是朱熹美学思想的核心问题。审美境界说到底就是人的生命意识的流程及其特定的精神状态。美学的意义在于对人的解读,美只因人而存在。【详情】
说到“美”的用法与种类或含义,翻开美学的历史,我们还真的能发现许多有关“美”的种类或含义的看法,只是这些看法虽然被记录在史册中,但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与深思。【详情】
传统并不是桎梏,传统更不是僵死不化的东西,它本身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而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和更新,一种没有新陈代谢能力的事物是不可能延绵不绝的发展到今天的。【详情】
波德莱尔的审美现代性思想包括了审美的自律意识、和审美的创新意识。审美的自律意识主要体现在他的诗学观上,他打破了西方长期以来的真善美相统一的论断,认为诗是自在自为的。【详情】
中国传统美学具有丰厚的文化蕴涵,是中华民族生命意识的洋溢,它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呈现出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了解与研究这种品格特性,是我们今天在传承中华美学精神。 【详情】
陶渊明在“素”中发现了意、道之真,并且体味到了真美,从而归田园居,爱在其中,乐在其中,游在其中,灵魂获得真正的自由。田园是陶渊明的心灵家园。 【详情】
这篇论作中所展现出来的对各种理论的融通要求,还有以动态视界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不仅对于美学研究,而且对于其它各种领域的研究,也是具有重要的提示和启发意义的。【详情】
灯,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照明用具。远古的照明是从火开始的,北京猿人洞中,发现过大量的灰烬堆积,五十万年前还没有灯,只能采用火光来照明。【详情】
“现代性”(Modernity)是在近50年的文献中频繁出现的词汇,广义的“现代性”,就是指17世纪启蒙时代以降(曾以欧洲以主导的)新文明之基本特性。【详情】
1943年3月,宗白华先生在《时与潮文艺》创刊号上发表了《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一文。这篇文章区别于中国美学史上对于“意境”的零碎提及和简单判断,真正赋予了它作为中国美学核心范畴的地位。【详情】
现代艺术科学(Art Science)的建立才一百年的时间。德国美学家和艺术学家玛克斯·德索(Max Dessoir,1867-1947)于1906年出版的《美学与一般艺术学》标明了艺术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详情】
中国古代山水诗画表面上表现的是自然山水,实际上表现的是“人”。它表现的是人的道德品性、精神气质和理想追求,是诗人画家内在心灵的自然化、物态化呈现。【详情】
让我们从一个矛盾现象开始。一些哲学家(我心里想到的是阿瑟•丹托[ArthurDanto])已想到去思索如下问题:是什么使人可以把艺术晶和简单日常物区分开来?尽管他们从不被当作社会学家。。。。。【详情】
就目前检索到的资料看,中国大陆知识界对于大众文化的集中批判,大约开始于90年代初期,(2)而西方大众文化的批判理论(特别是法兰克福批判理论)则是应用得最早、最普遍的范式。【详情】
自费希特倡导实验美学以来,美学虽力图“走向科学”,注重实验、研究审美心理,但终究未能“科学化”,她始终以丰满人性为旨归,以人本质的提升为最高境界。【详情】
气作为一个范畴同中国哲学中的其它范畴一样,起源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体悟,综合概括。它是在我国先民深切的生命体验基础之上产生并以气化流行阐释宇宙中生命活动的规律。【详情】
综观从古希腊毕达哥拉斯的美学观到古罗马朗加纳斯的美学观,我们可以发现古希腊罗马民主政治社会时代的美学思想潜流中有一股在审美活动中起作用的审美意识的主流。【详情】
最近笔者读到潘知常教授的文章《为信仰而绝望,为爱而痛苦:美学新千年的追问》,他从美学领域提出应该接续上世纪初由王国维、鲁迅开创的生命美学的“一线血脉”。。。。。【详情】
中国传统美学具有丰厚的文化蕴涵,是中华民族生命意识的洋溢,它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呈现出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了解与研究这种品格特性。。。。。【详情】
儒道互补,这在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中是个老而又老的话题了,然而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侧面,我们又可以从这个古老的话题中不断地引发出新的思考。【详情】
王国维和朱光潜在分别接受叔本华和克罗齐的过程中,显示出接受方式上的基本差异,当然也具有某种相似性,尤其在对传统的顾盼上。【详情】
在现代美学史上,王国维第一个对古代文艺理论中的“意境”的内涵进行了现代意义上的阐发,使之成为他统观中国古典诗词研究的一个全新的理论创造。【详情】
徐复观之在现代新儒学思潮中独树一帜,一个总的特点,在于他的思想不是以建构形而上学体系的形式说出来,而是通过对中国文化作“现代的疏释”说出来 。【详情】
就目前检索到的资料看,中国大陆知识界对于大众文化的集中批判,大约开始于90年代初期,(2)而西方大众文化的批判理论(特别是法兰克福批判理论)则是应用得最早、最普遍的范式。【详情】
哈贝马斯认为,虽然,“现代性”一词的使用,开始于17世纪中期的文艺论争,康德诸人也早已使用这个概念在哲学论述中,但是,黑格尔是第一个确定了明确的现代性概念的哲学家。【详情】
艺术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是审美历史上一个聚讼不休的话题。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自律的现代主义艺术的逐渐落潮,关注生活本身成为许多艺术家的共识。【详情】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关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决定中,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任务,这为和谐美学的发展提供了很大机遇,也给和谐美学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详情】
美学原本是西方的一门学科,它是与西方科学技术一起传入中国的。中国人依照这个葫芦画瓢,开始研究美学,并试图建构中国美学。【详情】
瑞士神学家巴尔塔萨(Hans Urs Von Balthasar 1905-1988)是一个百科全书似的奇才。有独著90部,论文450篇,文集论文100篇,书评约100篇,选集15卷,主编丛书13种。【详情】
近年来,“审美权力”引起了学界一些关注。与审美权力假设力求在文艺领域内以至文化社会学层面对当代艺术的审美拯救功能及审美文化的社会控制的肯定相应。。。。。【详情】
叔本华、尼采的唯意志论美学与西方传统的思辨美学截然不同。他们不是回避与具体人生的联系,去追求所谓的无限与永恒、去探索审美现象背后的本质奥秘。。。。。【详情】
关于革命文学(包括革命战争时期的文学和建国以后至“文革”时期的文学)作为一种文学思潮的性质问题,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敏感而又不清楚的问题。【详情】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极为丰富的美学思想,但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却是从西方传播进来。现有的中国美学史著作在谈及西方美学在华传播的时候。。。。。【详情】
中国现代美学指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美学家在借鉴西方美学观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一种美学形态。这种美学形态既不同于中国古典美学,也不同于西方现代美学。【详情】
王国维是20世纪初中国美学的创始者和奠基者。他的美学思想,孕育在同西方新学思潮的接触里,诞生在对中国文学传统的体认中。。。。。【详情】
美学(Aesthetics)由上世纪末的“显学”沉寂为本世纪的“边缘”之学.然而.这恰恰构成为美学的幸运境遇.因为意味着美学超脱了意识形态的沉重纠缠和精神教父的虚假自诩而走上一条思想自主和品格独立...【详情】
中国古代对美的看法,既有异,又有同。所谓“同”,即儒、道、佛各家相通相近、殊途同归、末异本同之处,或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颇为流行、占主导地位的观点。【详情】
在当下学术界,关于20世纪西方人类学与西方文论的探讨尚未蔚为风潮,但显而易见的是,二者之间有着不容置疑的唇齿关系。【详情】
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新儒学日渐成为“显学”。它作为中国较早地进行中西、古今文化融会思考的学派,不仅其价值得到肯定,更成为如今学者探索如何建构中国本土的现代文论、美学、哲学等的典型个...【详情】
现代人面临的悲剧渊薮之一是信仰的遗失,在科技理性使我们舍弃神话意识的同时,工具理性则令我们淡漠了审美精神,而实用理性则更逼迫存在者忘情于宗教信仰和道德律令。。。。。。【详情】
黑格尔曾把“美学”定义为“美的艺术的哲学”,换言之,非艺术的东西无所谓“美学”。电视是不是一门艺术,电视究竟有没有自己的美学特征,这一直是理论界论证的一个命题。【详情】
人本生态美学绝不只是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态世界观——人本生态观从上而下的推理与演绎,它更是基于审美活动的生命模态和生态本性在生态思维的视野中由下而上、由中心到边缘的展开。【详情】
说到“美”的用法与种类或含义,翻开美学的历史,我们还真的能发现许多有关“美”的种类或含义的看法,只是这些看法虽然被记录在史册中,但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与深思。 【详情】
从美学角度看,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审美对象,其美学行为的研究是以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为背景,以组成城市公共空间的一个个美学元素为载体的系统工程。【详情】
神话是原始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马克思认为,当时人类在和自然的斗争中,无法认识自然,征服自然,只有“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详情】
李安作为一位电影导演,最近在国际舞台上佳绩频传、屡获殊荣,特别是2000年的《卧虎藏龙》获得了第73届奥斯卡金像最佳导演提名。。。。。【详情】
在中国传统艺术中,音乐最能体现中国艺术的生命意蕴。中国的古典音乐,一直是声乐占据主导地位,古代音乐推重“自然”,所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渐近自然也”。【详情】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美育放在教育的首位,在他看来:“ 没有审美教育就不会有任何教育。”而美术课是中小学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所设置的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目标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详情】
看其世系表,赵公确为宋室正统,按理应是富贵荣华尽享的贵族子弟。只是他出生在宋朝末世,政局动荡,加之赵公兄弟姐妹众多,他排行第七。。。。。【详情】
世纪之交,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包容性和发展性共享着整个人类文明的成果。东西方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信息交融已成为势不可挡的洪流冲刷着地球的各个角落。【详情】
刘勰创作的《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一部伟大的理论著作。它体大思精、体大虑周,为后人所推崇。前人对于刘勰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的文艺思想以及美学范畴加以研究。。。。【详情】
生态美学在我国正日渐成为一门显学。广义的生态美学从探索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出发,涉及人、自然、社会三者之间的多重审美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共在”。【详情】
残缺是一种现象,是事物表象的破坏,是心理完形的解体或秩序的颠倒,世间万物极少完美,现实往往美中不足。残缺美则是一种理论,是残缺的表象在认识上的升华。【详情】
研究探讨二人转表演艺术的美学特征,就可能把二人转表演艺术的理论研究从原有的艺术层面上升到更高级次的美学层面,即艺术哲学层面,因为美学曾被德国著名美学家黑格尔称作是“艺术哲学”。【详情】
“包装”这一概念从严格意义上讲是由“包”和“装”组合起来的合成词。其中,“包”显然是从技术和实用角度提出来的,是指用一定的材料把东西裹起来。。。。。【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