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反思《文心雕龙·辨骚》篇若干诗学命题的正反离合关系,重新厘定《辨骚》篇的诗学格局,其中暗含着寓言诗学与感物诗学两种诗学范式之辨。前者导源于汉代以《毛诗》《郑笺》的“比兴美刺”说为核...【详情】
文学接受史上经常有这样的现象,某些作品在它的那个时代曾经风行一时,洛阳纸贵,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光环逐渐褪色,它就开始淡出人们的视野,不再是万众瞩目的中心,乃至淹没无闻。【详情】
上博竹书第二册出版有日,学者们进行了许多很好的研究。本人近日为通释文意而汇集众校,觉得《从政》篇仍有不少难读之处,今不避野人献曝,拣其中数则试加解说,或者勇而无当,请多多指教!【详情】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問世以後,學者的考釋熱情一如以往,已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有關《彭祖》的討論相對於其他各篇而言仍然嫌少,阅读障碍依然存在。【详情】
摘 要:“风骨”是中国传统诗学的重要范畴。刘勰《风骨》篇中提出“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唯藻耀而高翔,固文笔之鸣凤也”的理论。【详情】
【内容提要】本文将《尚书.尧典》的叙述与驱傩仪式相对照,证明《尧典》是关于岁末大傩仪式的写照:舜巡四岳(以及羲和授时)是对历法演示仪式的描述,而舜放四凶则是四门磔除仪式的反映。【详情】
为了研究中国文学,不但需要以我观物(以今观古)的方式,还需要以物观物(以古观古)的方式。以物观物式的研究,有历史传记的研究,本文研究等等。【详情】
楚简《民之父母》篇载孔子回答何如斯可谓民之父母曰:“必达于礼乐之原,以至五至,以行三无,以皇于天下;四方有败,必先知之,其可谓民之父母矣。”【详情】
第三简,李朝远先生读作“子又(有)臣 (万)人,道女(汝)思老,丌(其)(家),夫”。解释说:“‘道’,从,由也。《管子·禁藏》:‘故凡治乱之情,皆道上始。【详情】
【内容提要】当前古文论研究领域存在着若干需要清理的问题,例如因“失语症”的恐惧而引发的“现代转型”问题、现代阐释者究竟能否揭示古文论话语本真含义问题.【详情】
摘要:活跃的生活,正是作家进行创作的源泉。在宋代词坛,有许多作者是无病呻吟,但李清照却难能可贵地抵挡住那般呻吟之风,大胆而真实地表现生活。【详情】
【摘要】《老子乙》“言道家之用”,以治人事天为己任,重視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认为积“德”、知“道”是道家对社会有所作为必须具备的条件.【详情】
内容摘要:上博《诗论》简出版已一年有余,但简文的编连还没有统一的认识,本文试图从思想入手,结合形制、语言等特点,对《诗论》简进行编连。【详情】
我在《楚简孔子论说辨证》(汕头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中的上半本书中重点讨论了《穷达以时》、《忠信之道》、和《唐虞之道》的性质,认为它们的基础都是孔子在陈蔡之间所发的议论.【详情】
摘要:本文对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道教文学的研究现状从文学通史通论、体裁分类、作家作品、文学专题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这一研究现状从论说视域和论说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反思.【详情】
多年来不断地品味着《西游记》, 认为它揭示了中国人的思想和性格的某些要素,应当进行深入的思考,探究出这部巨著的核心思想来,尤其重要的是找出包含主题意蕴在内的作者吴承恩的主导思想以及心态意...【详情】
目前正在讨论的文学经典问题是很有意义的。讨论中有不少真知灼见,但我觉得也存在一些片面的看法,如认为文学经典的变动主要由于权力的作用和“意识形态的操控”,似乎与作品的艺术品质没有太多的联系.【详情】
【提要】竹简《唐虞之道》“孝之杀”一句中的“ ”应释为“杀”,指减杀。竹简主张为了“爱天下之民”而可以适当减杀、牺牲孝,这在儒学史上可说是前无古人,后世也罕见来者。【详情】
湖北云梦龙岗六号秦墓简牍是有关秦代法律的重要文献,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曾在1994年出版的《考古学集刊上》第八辑上对其进行了刊布。【详情】
我国古代的诗评家们,在评论诗人的艺术风格时,往往使用诸如雄浑、豪放、飘逸、绮丽、纤穠、幽婉、婉约、清新、典雅、古淡之类的概念。【详情】
提要:《隋史遗文》是根据晚明说唱文学编写的,柳敬亭所说评话《秦叔宝志传》可能就是它的底本。《隋史遗文》是当时普通民众心态的艺术写照;小说写秦叔宝艰难而漫长的成名史.【详情】
中国白话小说原出於佛教讲经。唐代佛教与俗讲之关系问题,前贤多有发明,如王国维《敦煌发见唐朝之通俗诗及通俗小说》、向达《唐代俗讲考》、孙楷弟《唐代俗讲轨仪与其本之体裁》.【详情】
中国素称「诗的国度」。这不仅是因为中国诗歌源远流长,诗人和作品流派林立,数量众多,而且诗歌在中国社会生活和文化发展中一向占有特别和显著的地位。中国诗歌史的专著已有多种,但本篇的角度立意...【详情】
摘要:陆贻典是一位具有强烈民族感和深厚才学性情的遗民诗人,是清初虞山诗派的倡导者、组织者。他的《觌庵诗钞》记录了民族的一段特殊历史,成为一份重要的思想文化资料,而其诗擅写世道人情.【详情】
摘要 反思《文心雕龙·辨骚》篇若干诗学命题的正反离合关系,重新厘定《辨骚》篇的诗学格局,其中暗含着寓言诗学与感物诗学两种诗学范式之辨。【详情】
内容提要:睿宗以后的盛唐时代,儒、释、道同兴并举,不分先后的局面不仅以皇帝诏书的形式被确定下来,而且在诗歌领域中也得到了最为集中.【详情】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民之父母》簡6~7(下引簡文均使用通行字): 傾耳而聽之,不可得而聞也;明目而視之,不可得而見也,而得既塞於四海矣。【详情】
摘要:比较上海博物馆藏《孔子诗论》与《论语》等传世典籍中记载的孔子论《诗》的内容,可以使我们更为全面地了解孔子的《诗》学思想。以往人们认为孔子对《诗》只有使用层面上的阐发.【详情】
【摘要】郭店《老子》出土面世,为解决“老子其人其书”问题提供了可靠证据。老子姓老氏,名聃,春秋宋国沛人,与孔子同时且长于孔子。【详情】
《缁衣》在郭店和上博简中两次出现,证明其确为战国时的作品且在当时流传较广,同时也使南朝沈约“《中庸》、《表记》、《坊记》、《缁衣》,皆取《子思子》”(见《隋书·音乐志》)的说法得到多数学...【详情】
石头记》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末尾,薛宝琴在李纨的要求下,“拣了十个地方的古迹,做了十首怀古的诗”,称诗中“怀往事、又暗隐俗物十件”。【详情】
别杜诗而言的。如杨慎在总体上还是服膺杜诗的,说“杜诗之含蓄蕴藉者盖亦多矣",并认为“诗圣于杜"。其次,其中多数对于杜诗的意见,碍于杜的盛名,因而“不敢议"、“不敢昌言";或采取在选本中不选杜...【详情】
大要言之,中国古代文体分类的生成方式不外三途:一是作为行为方式的文体分类,二是作为文本方式的文体分类,三是文章体系内的文体分类。【详情】
代表汉乐府民歌最高艺术成就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中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一座高峰.【详情】
一位优秀的诗人,未必能同时成为一位自成体系的诗歌理论家——因为诗歌创作的过程,原本是充满感性经验、富于激情和幻想的形象思维过程;它与借助于概念和范畴进行理论建构的逻辑思维过程存在着性质的...【详情】
新时期以来,《三国演义》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其广度和深度都大大超过了以往任何历史时期,在一系列问题上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取得了若干新的突破。【详情】
近日承蒙陳劍先生惠贈大作〈郭店簡《六德》用爲「柔」之字考釋〉,[1]拜讀之後,受益良多。陳先生的看法有助於我們解決《侯馬盟書》的「 」與「 」字。【详情】
南唐后主李烃用他的词为人们营造了一个极为浓厚的悲剧氛围,同时也为自己编造了一个苦苦寻求灵魂的精神世界。因而每阅读一遍李煜的词,都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宗教。【详情】
傅璇琮领衔主编的《全宋诗》,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古籍整理项目,成书72册,凡3785卷,收九千余人诗作,其集千万书于一书的盛举无疑是功德无量的。【详情】
内容摘要:关于上博简《孔子诗论》论《邦风》中的“大敛材”,诸家解释各异。其实,“敛材”就是选举贤才,是孔子“任贤举能”思想在《诗》论中的体现。【详情】
提要:在长期的《诗经》研究中,人们的关注焦点总是离不开诗的本义是什么、诗何为而作这类话题。而对于“诗”究竟是在怎样的文化空间中孕育、生成、乃至发挥功能等问题却似乎不大关心。【详情】
《上海博物館藏楚竹書(二)》有《子羔》篇,載孔子弟子子羔(即高柴)與孔子之問答,其中一段是孔子講述三代始祖禹、契、后稷的誕生傳説。【详情】
文学论文一般包括:外国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和当代文学、文学理论、文学语言研究、文学批评、文学史以及作家作品研究等几个主要研究领域。【详情】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中国历史小说日益明显地呈现出虚实分化的两极发展态势:一方面是苏童、叶兆言、刘震云、格非、莫言等一批青年作家挟借“新历史”之名,创作了《一九三四年的逃亡》.【详情】
众所周知,汉代以前的史书中几乎从未提到屈原,尤其是楚国的史料中,屈原更是不见经传。这实在与后来记载中的屈原的身份地位极不相称。【详情】
孔子生于春秋末期,他对于诗的态度,其论诗、传诗的实践,对《诗》的传播及其进而成为经典都产生了重要作用。最近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中的“孔子诗论”(以下简称“孔子诗论”).【详情】
《上海博物館藏楚竹書(二)》終於出版了。[1]承蒙上海的友人代購一冊,並以快遞寄到。這幾天寒流來襲,氣溫陡降,地處亞熱帶的臺北竟也頗有幾分寒意。【详情】
摘 要:苏轼的文化性格一向被认为是旷达。本文认为,实际上他的旷达来自于他的真率。苏轼的性格核心是真率。他的真率是与生俱来的。【详情】
【内容提要】20世纪以来,《山海经》研究队伍不断扩大,流派特征逐渐明朗且形成合力,不仅在《山海经》的性质、篇目、作者和成书年代.【详情】
中国古代文论曾经有过自己的辉煌,并且也是博大精深的,如一些研究者所说的,西方文论的许多范畴在中国的古代文论中都可以找到相应的形态.【详情】
在历史学家看来,统计学意义上的流氓永远是社会的少数者,但在我们看来,流氓社会的成员就是流氓话语的言说者,他们永远是全社会的大多数。【详情】
南唐后主李烃用他的词为人们营造了一个极为浓厚的悲剧氛围,同时也为自己编造了一个苦苦寻求灵魂的精神世界。因而每阅读一遍李煜的词,都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宗教。【详情】
傅璇琮领衔主编的《全宋诗》,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古籍整理项目,成书72册,凡3785卷,收九千余人诗作,其集千万书于一书的盛举无疑是功德无量的。【详情】
古汉语“並、并” 二字,均可作动词、副词、连词等,用法相近,在某些古籍中可以交替使用,难以看出二字的区别;现代汉语它们构成繁简字的关系。【详情】
据《韩非子·显学》说:“自孔子之死也,……有子思之儒”,《荀子·非十二子》亦将子思与孟子并称,故子思无疑是战国初期非常重要的思想家。【详情】
内容提要:近古叙事作品反映着近古社会文化变迁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作为传统社会精英阶层的士人与作为城市社会中的主流文化圈的市民这两个重要的文化圈层地位的变化乃至倒易。【详情】
摘 要:“当腾腾”是里耶秦简、睡虎地秦简中的一个公文习语,李学勤、胡平生等众多学者的释读皆存疑问。考诸古音通假及秦代避讳之实,“腾”当通“朕”,可训为“封”,“当腾腾”意即“该封,封”...【详情】
明清章回小说中,尤其是《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红楼梦》这几部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章回小说巨著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那就是以悲剧作为其最终结局。【详情】
上博简《恆先》篇中有“恙宜利 ”一句,我在《楚簡〈恆先〉初探》中未加解釋。[1]最近重讀《恆先》,對此四字有了些理解,寫出來供學界參考。【详情】
在世纪转换之交,作者编选近年来对中国广义古典文艺智术理论所提出的报告,试图对中国古典文论的源流和发扬,再比较有系统地提出个人的一些看法。【详情】
摘要:新出楚简《恒先》以“恒先”为“道”,讨论了“道”“恒”“恒先”的先在性、超越性、终极性,及其与“域”“恒气”“有”“始”的关系。【详情】